今天讲讲如何利用绘本提升孩子的认知。
首先大家得了解,究竟什么是认知。语迟的孩子,一开始教认知,都是从问孩子:“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开始的。
这么教当然没问题,但认知是个宽泛的内容。你要知道,认知不光是教孩子认识某些物品,你还要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比如排队、过马路、刷牙洗脸)、情绪与表情(喜怒哀乐)、季节、天气、规律等等万事万物的道理等等。
不少家长给孩子买了卡片,我给涵宝也买了一些,但卡片只是最基础的。想提升孩子认知,还是要靠读绘本,日复一日地读绘本。
我写过两篇讲干预的文章《家庭干预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保姆级攻略来了!》和《每周40小时高密度干预,到底如何实现?》,不过还是有家长问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讲。
可能我还是没有写清楚。今天举例说明。
首先一定要选择真实还原我们生活场景的绘本。有些绘本想象力很丰富,但对于语迟的宝贝来说,目前还不合适,因为他的理解还没有到那个层面上。
什么是生活场景的绘本呢?比如逛超市、买东西、生病去医院、冬天下雪了可以堆雪人等等……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是最好的教材。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绘本来教孩子认知呢?
我先拿最基础的《小熊宝宝》中的一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举例说明: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指读封面,一个字一个字读书名:《排好队一个接一个》。
在阅读初期,绘本内容文字我不建议一个字一个字指读,但是书名一定要指读。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文字印象,并且告诉孩子书名。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一个场景
大家可以指着封面问孩子:“快看,小熊,小兔子,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如果孩子暂时回答不上来,你可以补充告诉他:“他们在玩滑梯呢。”(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场景认知。而且绘本的内容有连续性,它能帮孩子把一个个单独的场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然后继续给孩子讲:“大象滑梯真好玩,小河马滑下去,跟在后面的是谁呀?对了,是小兔子!"(继续强化玩滑梯这个场景,并且灌输前后的概念)
指着左边的场景问孩子:“快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对了,在排队呢!排好队,一个接一个,他们在干什么呢?对了,在排队玩滑梯!”(渗透排队和玩滑梯的场景)
指着右边的场景问孩子:“小熊在干什么呢?对了,在玩滑梯呢!”接着指左边的场景问:“小猴,小猫,小兔子……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答对了,他们都在排队!每个小朋友坐到秋千上,数到10,再让给下一个小朋友。”(这一页可以渗透1-10数字认知)
指着这页问:“他们在干什么呢?在上厕所呢!上厕所也要排队哦,一个接一个!”
把书合上之后,别忘了帮孩子总结: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答:讲了排队的故事)
然后继续帮孩子升华,“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去游乐场玩,或者去医院看病,人多的时候,我们都要排队哦!”
你看,这本薄薄的绘本信息量有多大!教会孩子各种场景,比如荡秋千、滑滑梯、上厕所、排队、前后,数字认知,甚至规则:要排队!
在读绘本之前,建议大家先简单翻看一下,计划好这本书要教孩子哪些东西,然后讲绘本的时候突出重点;
我这个讲法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不断提问,其实在考察孩子认知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如果你家娃目前还说不出来,你可以把答案直接说出来,或者你干脆平铺直叙地讲,等孩子熟悉之后,你再去提问。
把这本书讲得滚瓜烂熟之后,别忘了在生活中处处泛化。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超市,看到排队的场景,别忘了让孩子指一指,说一说。
接下去再举一个例子,最近在给涵宝读的《面包师》。
涵宝是个小吃货,尤其喜欢甜甜圈、杯子蛋糕。我就给他买了这本书。告诉他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谁做的。
好吃的面包和甜点都是谁做的呢?(答:面包师)
讲述面包师的工作服、做面包和甜点所需要的原材料;
这五页讲述了做面包的过程:
给原材料称重、搅拌、发酵、放进烤箱烘焙、取出放凉。
每一步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称重:面包师必须精确掌握面粉的用量,多了或者少了都不好吃;再比如放凉:刚烤出来的面包特别烫,必须放凉才可以吃哦~~
这五个步骤讲熟了之后可以考考孩子,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涵宝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除了做面包,面包师还会做蛋糕,快看,面包师正在挤奶油呢!
最后,做好的面包和蛋糕会出售给顾客。
这是一套讲述职业的绘本,包括医生、护士、厨师、农民等等。我最近带涵宝在读这一套,感觉效果不错。
绘本是教认知最棒的手段之一。而且绘本的种类包罗万象,有教身体部位的,有教情绪-喜怒哀乐的,有教授各种场景的,比如挨欺负了怎么办,妈妈为什么会生气,上课为什么不能了乱说话……就连学习数学,都有数学绘本……你想教给孩子的一切,都能在绘本里找到。
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绘本,长期坚持下来,语言的输入和认知的灌输是惊人的 。不过这需要家长不断变换方式,尽可能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积极性,吸收最多的知识。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
第一,我给涵宝读绘本,不一定非得按照书上的句子,一字不落地读给他听。前几次读绘本,我通常会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讲给他。务必保证他能读懂大意。
而且我每次读,问的问题、全都不一样,就为了考察他是否真的读懂。
不过偶尔我也有累的时候,不愿意动脑筋,那我就一字不落按照绘本一字不落地读给他听。
第二,我们每天坚持40分钟读绘本,雷打不动,选大概8-10本书。包括教认知的、教生活习惯的、教数学的、教情绪的……我一般搭配着来。比如现在是夏天,我会加几本跟夏天相关的书,比如《去海边玩》《大红狗的夏天》。
这8-10本书,读到孩子滚瓜烂熟了,我就更换一批。不过不会一次性全部更换。先换掉2-3本,读上2-3天,再换几本这样,逐渐替换,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全部都是没读过的书,每天10本,我们俩都会崩溃。
第三,网上也有不少绘本音频,还有智能绘本机器人。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适合给孩子在碎片时间他听。给孩子讲绘本,还是得家长亲自上阵。
因为音频和机器人不够灵活,不像家长一样,能观察到孩子细微的表情变化,也不能随时提问,启发孩子思考。
所以读绘本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一个干预计划。
我家涵宝坚持读绘本半年,终于迎来了他的语言爆发期。从只能说少得可怜的单字,到能说完整的句子,再到会在适当的场景说出符合当下的句子,我觉得绘本功不可没。
也希望大家能带孩子坚持读下去,你会非常精细地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
PS:好几天没更新,希宝病了,总是喊肚子疼,吐了几次。怀疑是诺如,化验结果还没出来。整个周末一直在照顾她,只有趁她午睡的时候敲几个字。
接下来要写写100本绘本书单(大工程,估计要耗费要耗费一段时间),还有数学启蒙用的方法和教材;另外,你有什么更好的干预方法,也请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