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下令无人听从,诬告将士不服管教,但将军一句话让其哑口无言

2020-10-01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和珅下令无人听从,诬告将士不服管教,但将军一句话让其哑口无言

说到阿桂将军,不太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即便是在现在的清宫戏当中,这个人物也并不常见。不过,很多清史专家都认为,阿桂在清朝历史当中,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人物。

阿桂将军出生在康熙五十六年,全名章佳阿桂。如果他能再早出生几十年,那么必定会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大。阿桂的家庭背景也很好,他的父亲阿克敦,是乾隆时期的协办大学士和刑部尚书,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良好的家庭条件,让阿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十六岁那年,阿桂入官学读书,乾隆三年,阿桂便中了举人,第二年,又补授兵部主事。

之后的日子里,阿桂便平步青云,在官场上步步高升。虽然中间也经历过几次坎坷,但依靠着八旗子弟的身份和特殊的家庭背景,很快都能重新迈向正轨。而让他后来能收到重用的,还是因为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乾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755年,一直都在拿自己和康熙皇帝作比较的乾隆爷,决心派出大军攻击准噶尔部。此时准噶尔部爆发内乱,此时出兵,也算是抓住了有利战机,乾隆皇帝雄心勃勃,一定要趁此时机,收复准噶尔,完成康、雍两朝都未完成的事业。

就这样,阿桂被派往了西北,开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刚开始的时候,阿桂在一所管理台站任职,主要的任务,就是传递往来公文,供应着前方大军的后勤供给。久而久之,靖边副将军、蒙古亲王成衮札布对阿桂相当信任,就这样,阿桂先后被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和工部侍郎等职。在此期间,阿桂的父亲因病逝世,他被准许回京办理丧事,之后,阿桂又再次领兵返回西北。

1757年,准噶尔部在清军的打击下,渐渐土崩瓦解,仅剩一些残兵败将。阿桂率军,开始在这一带继续进行围剿,抓捕、歼灭了大量残敌。就在大清国完成了对准噶尔部的剿灭时,天山维吾尔族地区,又发生了霍集占兄弟的叛乱。阿桂又奉命率军赶往平反,两军在阿勒楚尔地区,和数千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这次激战当中,阿桂身先士卒,率领了几百名骑兵精锐,“由山麓绕出其右冲击之”,突袭之下,敌军来不及防备,瞬间阵势大乱。趁此时机,清军大部队掩杀过来,叛军可谓伤亡惨重。

之后,阿桂乘胜追击,带领清军一直对残敌穷追不舍,在伊西洱库河再次将敌军包围。叛军见情况不妙,便纷纷投降,为首的霍集占兄弟见势不妙,只得带了几百亲信部队向远方逃窜。这一仗,清军俘敌一万二千余人,缴获兵器两千余件,牛羊驼马不计其数。同年十月,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向清军献上霍集占兄弟的首级,至此,阿桂取得了天山大捷。

仗打完之后,阿桂又开始着手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问题,他将牛羊作“为伊犁驻防兵来年行粮之需,已令该管官加意牧放以济军需”。同年又大力推行伊犁屯田的具体办法,将此处的治安慢慢稳定了下来。

经历了几次重大战役,阿桂为清朝收复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从出生算起,他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朝代,可以说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值得一提的是,阿桂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和大贪官和珅对抗的人物。

和珅我们都知道,是清朝的大贪官和大权臣。当年他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时候,众多大臣都是敢怒不敢言。到了乾隆晚年,和珅更是肆无忌惮,大清朝一时间污吏横行。当年在甘肃境内,有农民组织了一群人马,开始反清起义,先攻陷了宁夏和兰州,不少受到剥削的百姓纷纷响应。当时乾隆皇帝先派了武将先去围剿,随后又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去监督平反。

前线的兵将,对和珅这位权臣爱答不理,对于他下的命令,基本无人听从。气不过的和珅,便跑到一起来督战的阿桂面前,告将士们的黑状,说现在战事不利,都是因为众将不听调遣。阿桂听后,直接走上点将台号令全军,各位将军莫敢不从,阿桂当即说道:“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意思就是说,我看不出来谁不听号令了,你说我应该杀谁?这让和珅哑口无言。乾隆皇帝听后,把二人召回京城,两人在朝堂上,还互相斗嘴争辩了一番,没想到乾隆听后,狠批了和珅一顿。

其实,阿桂敢和和珅叫板,凭借的就是能力、资历和军功。此外,阿桂还善于治理水利事务,成为“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重臣。只不过,现在的清宫戏,把侧重点都放在了后宫争斗、男女私情上,对这等事情很少提及,因此人们所了解的历史,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