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哔哩哔哩上看了两部经典电视剧的简介后,合计着还有什么好玩的能找出来让我看看。
不知不觉就逛到了生活区,手工栏目有个标题“创业好项目,共享板凳”的标题吸引了我。
UP主叫“手工耿”,没想到看过这个视频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和老公一口气把他的视频全看完了,连着2个小时笑的前仰后合。
仔细琢磨他的视频能让人上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超级搞笑,自然随性。二是他的创意能让人叹为观止。
原来,手工耿真名叫耿帅,河北保定人,因手工制作创意被百万网友称为“保定爱迪生”“发明界泥石流”。
初中毕业的他之前卖过手机、装过水暖,做过手艺娴熟的电焊工,去过五六个城市。
2013年时他尚且处于迷茫期,而后通过直播做手工,逐渐有了名气,哔哩哔哩上的粉丝高达200多万。
参观潘石屹的木工坊视频截图
参观潘石屹的木工坊、上人民的宝贝总决选节目、参加2018年度脑洞大会、被《华盛顿邮报》报道,当真让人佩服。
一
杜海涛在节目中问他:你做的手工哪个是爆款?(菜刀手机壳、搓澡剑)他回答:菜刀手机壳卖出去20多把。
翻看他做的手工,很是感慨。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很难有处在他所在的位置,依然能突破自己,坚持自己热爱的信念。
最近在读亚马逊经典畅销书《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作者是美国人梅若李·亚当斯。
他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概念: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
两种心态的区别如下:
评判者心态(参考书中部分节选)
学习者心态(参考书中部分节选)
对比太明显。
手工耿的作品发出后,不少人也称他为“无用爱迪生”,意思是说他发明出来的东西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广泛应用和推广。
但看他的视频可以知道,手工耿拥有的是学习者心态,他做的每一个看似让人爆笑的手工,实则都从我们生活的实际出发,解决人们的痛点和诉求点。
他在自己电焊手艺的基础上,凭借着好奇心,发明创造,积极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得百万粉丝为之喜爱。
例如,蚊香分离器,就是解决蚊香在分离的时候断开的情况;自制掰鸡蛋神器,既不脏手,又能保证鸡蛋皮不落在碗里。如此的发明,都很接地气。
二
生活中我们多数时候是评判者。
前几天有个武汉某大学女生离家流浪12年的新闻。
女孩家境贫苦,勤奋上进,因为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又弄丢了身份证,认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培养,于是断了与家人的联系,以卖废品为生。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回到了亲人身边。
我们无意去指责这位女学生的做法,因为当人经历重大打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思维困局出不来。
拥有评判者思维的人,无法接受自己的过往,认为错误无法弥补,非此即彼,一条路走到黑。
书中说“当选择学习者心态时,我们会发现新的可能性,而进入评判者心态时,我们最终将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试想一下,你平时遇到困难或犯下错误的时候是怎样的思想活动:
是问1:“我怎么这样?”
还是2:“我看重自己什么?”
是问3:“我们不是已经那样试过,那样做过了吗?”
还是4:“接下来最应该去做哪些事?”
如果你的回答是1和3,那么你是学习者心态。如果是2和4,就是评判者心态。
改变思维,才能改变境遇。
解决办法是改变提问,试试问自己:
我想要什么?
这件事的价值何在?
我有哪些选择?
我还有哪些可能性?
学会运用学习者心态去提问自己,不受困于现有的处境。即便受“百万人嘲笑”,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