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德莱顿说过:一个人的良知就是他的力量。
然而,对电影《坏种》中的小女孩艾玛来说,这句话完全没有体现。
难以想象,一个9岁的小女孩,用天使的脸庞、迷人的笑容、冷静的举止、缜密的思维,残忍的手段,试图蒙骗所有人的眼睛。
1956年的《坏种》开创了儿童犯罪题材的先河,一经播出,便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的提名。
经历改良之后,电影于2018年再次搬上大荧幕,由著名实力派“萝莉”演员麦肯娜·格瑞丝主演。
电影同名海报
电影中的艾玛连续杀害了几个人,甚至包括亲生父亲,令人感到惊悚、脊背发凉。
艾玛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反社会型人格。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
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把缺乏良知或者是没有良知的情况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数据显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有4%的人属于反社会型人格。而在中国,拥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人仅为0.03~0.14%。
反社会型人格是无法矫正的缺陷,50%来自于先天,从出生就自带50%的“坏“基因。
即便我们生活在相对安全的国度,反社会型人格的个体依然存在,不断引发连环性的恶性事件。
当伤害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大为震惊,她/他平时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为什么会突然恶意伤人呢?
其实,反社会型人格具有几大特质,我们只要学会辨别,就可以远离伤害。
电影截图
反社会型人格的特质
1.能说会道,富有魅力。
《坏种》电影中的“萝莉”艾玛,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正直善良。艾玛聪明、骄傲,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老道和深沉。
宠爱她的姑姑,亲昵地唤她:小甜熊。房间里堆满了艾玛在学校获得的奖状、奖杯。
对自己即将得到公民奖章,成为代表学校价值观的名人,艾玛胸有成竹。然而当老师宣布荣誉获得者,是同学麦洛时,艾玛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属于自己的荣誉,落在他人手中,艾玛极度憎恨。心理失衡的她将麦洛骗到悬崖边,狠心推他落水溺死。
将同学麦洛推下悬崖之前
富有心机的保姆克洛伊,发现了艾玛从麦洛那夺回的“奖章”,她故意放在艾玛爸爸能看到的地方。当艾玛试图偷偷的拿走奖章时,却被爸爸发现了。
结合之前艾玛一系列奇怪的举动,爸爸认为艾玛非常可怕,打算给她请个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询问艾玛,他的同学死亡,艾玛是否悲伤。
艾玛故作的深沉地说:我哭了两天。
而事实上艾玛对此毫无悔恨之意。她甚至赢得医生的信任,两个人聊得非常愉快。
与心理医生谈话时虚伪的表现
不出所料,艾玛的伪装成功骗过了心理医生。最后诊断结果是,艾玛 100%正常。
反社会人格的人身上,拥有着一种特殊的光辉和魅力,让她们看上去比周围的人更加的有趣和迷人。艾玛在与心理医生交谈时,非常淡定、从容、优雅。这正是反社会型人格的一个特质。
2.缺乏善恶观,行为不受约束。
电影中的艾玛从不惹麻烦,但他推同学麦洛坠崖,用黄蜂窝害埃利斯老师车祸死亡,将保姆克洛伊反锁在屋里被大火烧死,迷惑邻居手刃亲爸。
当成功的害死了前三个人后,艾玛爸爸找她谈话。艾玛委屈地觉得自己没有错。
伤害麦洛被她轻描淡写地解释为:我推一下,他就摔下去了。
即便麦洛一直宣称,自己不会游泳,可艾玛强调:我并不相信他,麦洛总是夸大事实。她对他的求救置若罔闻。
当爸爸问他,对第一任保姆做了什么时,艾玛解释说:她不应该碰我的手臂。所以我踢了他,她就摔下楼梯了。
电影截图
艾玛坚持认为: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对方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更好的保护自己。
艾玛所代表的反社会性人格,对于给别人的伤害,并没有任何愧疚。
他们也许能分得清善恶,也许分不清善恶。但这些都并不影响他们的行为。他人受到伤害,并不能给他们敲响警钟,也无法引起他们情感上的波动。
3.没有不安感,像冰山一样冷漠。
我们在伤害别人之后,内心会有惊慌、恐惧或自责。
可艾玛在将自己的同学麦洛,推下悬崖后,依然镇定自若,就像艾玛的老师评价她:没有任何生理恐惧。适合当演员。
老师评价艾玛
而影片开头是艾玛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用冷漠的声线,对爸爸说:外面喷水池里有只死猫。
英国著名诗人霍顿曾说:良知是我们的灵魂之窗,邪恶则是窗帘。
而邪恶这扇窗帘,会遮挡住我们对反社会性人格的了解。
他们没有任何的情感依附,就像一块寒冰。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做了不考虑别人感受,或是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时,内心会有一些内疚感。而在反社会型人格这里,是没有这种不安感的。
4.善于撒谎,伪装。
电影中的艾玛,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表面上阿谀奉承,内心却在嘲讽别人。
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照顾,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
在同学的葬礼上,艾玛表现得很悲伤。回到家之后就一反常态,用舌头怡然自得的吮吸着刀叉上的果酱,红得像极了人血。
参加完同学葬礼的艾玛
在父亲责问艾玛,同学麦洛的奖牌,怎么在自己家时,艾玛开始矢口否认,自己不知道。
后来在爸爸的逼问下,艾玛撒谎说,同学麦洛在和自己玩一个游戏。麦洛拿他的奖牌作为赌注。自己赢了,所以麦洛就把他的奖牌让自己来带。
向父亲撒谎
当她看到埃利斯老师,与爸爸见面,调查麦洛坠崖真相时,她躲在屋子外面偷听,担心事情败露,就干脆把外面的玻璃瓶打碎,假装受伤来中断谈话。
艾玛把所有人都蒙在鼓里。隐藏自己的内心。撒谎成性,反社会型人格的另一特征,就是自我利益至上,无视社会契约和规则。
5.懂得支配别人,掌控他人意志。
新保姆克洛伊并不是善类,她企图偷换艾玛爸爸吃的药,成为艾玛的继母。
她被艾玛指出,是个聪明的小偷。
艾玛说,她看见保姆从爸爸卧室拿走了药,不过她会替保姆保密,并要挟克洛伊马上给自己拿冰淇淋。保姆只好乖乖就范。
支配保姆
在反社会型人格的眼中,生活好像一场竞赛,所有的人都是可以任由自己摆弄的棋子,或是充当自己罪恶的挡箭牌。
他们的思想当中有一种概念:控制他人。而控制他人的最终形式,就是夺走那个人的性命。让对方沦为自己手中的玩物。
6.装可怜,博得同情
艾玛的班主任埃利斯,曾这样评价艾玛。他是天生的演技派。
因为艾玛曾经嫉妒同学有手表,而刻意在操场上把同学撞倒后,假装去把他扶起来。
这一幕恰好被老师逮个正着。于是才把奖章授予同学麦洛。
影片最后艾玛爸爸意识到,艾玛有个恐怖的灵魂,爱女心切的他,决定亲手将艾玛杀死,让她免于牢狱之苦。
他将安眠药混入了艾玛的热巧克力,却不想被艾玛调换了;
艾玛用枪对着自己的爸爸,在终极的父女对抗,生命互博的交锋中,艾玛最终诱骗邻居杀死了爸爸。
而她失去父亲后,居然对前来安慰自己的姑姑问道:我回家之后还能吃冰淇淋吗?
失去父亲后
博取他人的怜悯和同情,来换取信任和关爱,正是反社会型人格最明显的特质。
识别反社会型人格
作为普通人,我们想识别人群中,为数极少的反社会型人时,面临的困难就是,当我们试图去揭发长久隐藏在反社会人格下的那副肮脏、虚伪的面孔时, 只会让别人怀疑自己的动机,甚至会怀疑我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虽然这类人不易察觉,没有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一个判断方法,但也能通过仔细观察、细心体会来识别他们。
反社会型人格寡廉鲜耻,会博得我们的同情。在我们放下戒备的时候,开始了他们“戏精”的演出。
李玫瑾教授称这类人为心理上的高位截瘫,基本无法治愈。
如何识别这类人,教你两个方法。
1. 观察微表情。
微表情指的是事情发生后,停留在脸上非常短的瞬间表情,有科学的心理学解读。港剧《读心神探》中,微表情是判断嫌疑人的重要办法,是下意识的表达内心感受的信息。
例如,《坏种》中,麦洛得奖后,艾玛的微表情就是逐渐冷漠,继而是仇视的眼光。
基于社交的需要,为了显示的礼貌亲切,一些人带着“面具”生活,我们无法通过日常的举动观察他。
能揭露他们内心的,恰恰是关键事件发生时瞬间的表情。
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中说
“如果你想知道一位朋友的脾气,道德水平和优雅程度,你需要在严峻的环境考验下,而不是在玫瑰色的日常生活中观察他。”
所以,我们需要心细,不妄加评判,但也别粗心大意。
2. 从直觉出发。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有些人说话做事,你挑不出毛病,但就是觉得怪怪的,令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适感。
当你和身边人提起这种感受,人们都会说:“你想的太多了。”或者“你太敏感了,没有的事儿”。
相信我,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多次,让你觉得不寒而栗,至少可以证明,这个人虽然不一定是反社会型人格,但至少不值得深交,我们尽量远离他。躲避给自己造成危害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