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脾虚症状,如何吃?医生告您夏季如何远离肠胃疾病

2019-07-24   健康养生知识介绍

脾胃不和、脾虚症状,如何吃?医生告您夏季如何远离肠胃疾病




进入夏季,天气闷热潮湿,细菌、微生物也活跃起来,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那么该如何预防?

清洁饮食是关键


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传染病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因此要重点注意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病从口入”这句话很有道理,想要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做到清洁饮食。大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进入夏天,生、冷、凉饮食增多,食源性疾病风险随之加大,如果食物加工和贮存方式不当,就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海鲜、冷饮食品、熟肉制品、凉拌菜等都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食品。

对此,提醒朋友们,饭菜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刀、菜板、容器要分开生、熟食物专用;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并尽量减少食品在冰箱中存放的时间和数量。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复冲洗后才能烹调食用,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后食用;购买即食熟肉制品时,要注意购买色泽纯正、无异味的,当然也要注意店铺的环境是否符合产品的保存要求,避免流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发现病情,应尽早进行正规治疗,以免引起恶化。

清淡饮食养身心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

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喜潮湿,因此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此外,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例如,补充维生素,可多吃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生冷食物要少吃

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

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精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精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

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立夏后,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

因此,护养脾气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应以温补为佳。

此外,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来源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脾胃病科 陈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