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讨论《雍正王朝》)
隆科多是剧中的主要角色,又是少见的缺少官场生存智慧的人物,看问题只看肤浅的表层,而不会深究入理。
康熙废太子胤礽,却让百官推荐新太子,其中“贤王”八阿哥胤禩的呼声最高。除了康熙外,只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四阿哥胤禛府上谋士邬思道看出来这是在钓鱼。那么,作为隆科多的六叔、首辅佟国维看出来康熙在钓鱼吗?也看出来了。至少以佟国维的道行,他怎么可能不可能皇帝最怕下面的人结成团伙,即使是亲儿子也不行。但隆科多却没看出来,像个傻子一样,抱怨六叔不给他巴结“新太子”八阿哥的机会,只让他当个牢头。佟国维在剧中说了那首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识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实际上在原来的剧本中,佟国维还念了两句不同朝朝的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不尽长江滚滚流。”佟国维的潜台词非常清楚,就是对隆科多的不识大体全局很不满。佟国维对隆科多说的很明白:佟国维历数代而不倒,就是靠一条古训——不要一条道走到黑,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老八和老四这两个最有可能成为新太子的人选,佟家都要巴结。
这个浅显的道理,以隆科多的智商,他应该是明白的。但让隆科多不满的是,佟国维自己去烧八爷的大热灶,自己却被六叔安排烧四爷的小冷灶。他质问佟国维:“为什么你不去烧四爷的冷灶,而让我去?”
佟国维说了一段在电视剧没有出现的话。他说:“我们佟家将来的命数都要系在新太子身上。以前我看八爷希望最大,但现在来看,四爷希望更大。”对于佟国维的辩解,隆科多吃惊六叔怎么会看上四爷,但在他心里,依然觉得还是八爷胜算大,六叔这句话更像是搪塞自己的。佟国维作为官场老狐狸,他知道烧热灶烧不好是很容易引火上身的,大热必死的规律,从古至今都有。眼下,佟国维只能去烧八爷热灶,而不是去烧四爷的冷灶,因为与他的身份地位不符。
佟国维首先不可能两个灶同时烧,必须选一个。他是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佟国维烧四爷的冷灶,等于提前把康熙的谜底揭开。康熙好不容易引蛇出洞把八爷引出来,佟国维却要打草惊蛇,康熙怎么看他?佟家的富贵还要不要了?佟国维要保全家族地位,就必须配合康熙演戏。康熙是皇帝,他虽然要引蛇出洞,但又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直白,不然以老八的智商,他是很容易看破这个局的。这个时候,由佟国维出面是再合适不过的,他是宰相,说话有极重的分量,但又不是最终拍板人。这个引蛇出洞的角色,另两位上书房大臣马齐和张廷玉都不合适出面,级别还不到足以让八爷放松警惕的地步。
所以,佟国维只能去烧八爷的热灶,虽然他早就看出老八没有胜算。
康熙对太子胤礽不满,佟国维自然看在眼里,他知道即使复立胤礽也不过是拿胤礽当枪使的。上面讲了,佟国维隐约认为四爷即位的希望最大。但是,康熙要选老四,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培养。佟国维年龄非常大了,他未必能等到那一天,他必须提前布局。可佟国维的身份又不适合明着巴结老四,这个任务由同样是官场冷灶的隆科多去办是再合适不过的,不会引起老八的怀疑。再者就是佟国维认定是隆科多是佟家最有可能出人头地的后辈,年龄相对年轻,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老四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佟国维和康熙吃饭时就已经把交易做好了,佟国维帮助康熙打掉老八团伙,以牺牲自己官位的代价换取隆科多出任权位极重的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之前佟国维让隆科多出任理藩院牢头,接近四爷心腹十三爷,就是在提前下布局。
只是以隆科多的眼界,他看不到这一层,还在那抱怨六叔不给他巴结老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