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人生,有爱就有恨。张爱玲曾在散文里感叹此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些恨,似乎因为精致而显得无伤大雅,尘俗生活中的诸多困顿与身不由己,才真的让人深感遗憾。就像她的小说《多少恨》。
1947年,27岁的张爱玲写出第一部剧本《不了情》,之后成功拍摄成电影。流年似水,随着时代发展,此片很快淹没。张爱玲觉得可惜,于是根据剧本写成了小说《多少恨》。
发表在杂志上的《多少恨》,漫画家丁聪配图
三十年过去,她在文章后记中写道:“影片本身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据它的‘非书’(根据剧本改写的小说)倒还健在,不远千里找上门来,使人又笑又叹。”这又笑又叹的背后,是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无可奈何。
小说的女主人公叫虞家茵,一个美丽、善良的年轻女子。“她那种美看着仿佛就是年轻的缘故,然而实在是因为她那圆柔的脸上,眉目五官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她也是繁华上海滩上渺小的悲剧人物。
大概为了往通俗小说的方向写,故事一上来,作者就安排了男女主人公来了一次浪漫邂逅——在电影院,她要退多买的一张票,他正愁买不到票,于是彼此成全,各得其所。电影院出来,人群拥挤下搭讪了两句,然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消失在人海。这一相逢,是他俩缘分的蜻蜓点水。
后来,虞家茵在朋友介绍下,去一户人家做家教。孩子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电影院遇见的那个男人——夏宗豫。
夏宗豫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自己开办药厂,可是婚姻不幸福。他当年出于父母之命结了婚,有了女儿小蛮,夫妻之间从来没有感情。夏先生一直想跟妻子离婚来着。
自从遇见虞家茵,夏宗豫坚定了离婚的决心。他俩之间,第一次遇见是相互惊艳,第二次相逢是彼此会心。
小蛮生日,虞家茵在邀请下来到夏家。“吃着茶,宗豫与家茵说的一些话都是孩子的话。狼人其实什么话都不想说,心里静静的。讲的那些话如同折给孩子玩的纸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心里静,是因为遇到了对的人,品尝到了爱的甜美。
感情的发展自然而然,烛光下互剖心迹,说着轻柔如云的情话,连喊一声对方名字,都是浓情蜜意。可遇不求的爱,在眉目神色与日常的细节中流转。
他俩是彼此钟意的,郎有情,妾有意,而且小蛮格外喜欢这位家教老师。
恋爱可以是两个人的你情我愿,生活却要遭遇各种牛鬼神蛇。
父亲的到来,打破了虞家人的恋爱梦。
这虞老老先生年轻时个风度翩翩的浪子,现在成了邋遢老头。他是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因为贪图美色,抛妻弃女,让娘俩吃尽苦头。为了这一点,虞家茵恨着他。张爱玲冷眼看尽人生百态,也识破人心 ,她这样写:
“真正的了解一定是从爱而来的,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种奇异的彻底的了解。”
都说子女坑爹,也有不明事理的父母坑自己儿女。虞老先生就是一位无赖父亲——他每次出现,打着关心的幌子,实则想从女儿那里要一点钱。虞家茵心里有恨,但是出于善意,也想尽快打发走让人厌恶的父亲,所以一次次上他当,一次次给他钱。
电影《不了情》中的虞家茵与虞老先生
当虞父知道女儿在夏宗豫家做家教,同时看出两人互相喜欢时,他腆着脸皮求夏宗豫给自己安排个工作。工作安排好了,他变本加厉,找各种理由向夏先生借钱。在厂里,他一厢情愿地以夏先生丈夫的身份自居,发展到后来,公家的钱财都要打主意。对于如此不知廉耻的父亲,虞家茵气愤又无奈。
夏家的佣人是一个不明事理、喜欢搬弄是非的老太太。她去给住在乡下太太通风报信,把虞家茵父女的事添油加醋,黑白颠倒说了一通。夏太太觉得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于是来到城里。
夏太太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下乡女人,她并不爱丈夫,关心的不过是自己名分。现在,她病了,时日无多,仍然不愿意放手,死也不离婚。当虞父找上门,想着法子诓钱时,她告诉虞父,只要丈夫不跟自己离婚,什么都可以,也能接受虞家茵做姨太太。
后来,夏太太把虞家茵叫到房间,话语不堪入耳,甚至侮辱别人人格。当她发现硬的不行,又来软的,痛哭着诉说心声:“本来我人都要死了,还贪图这个名分做什么?不过我总想着,虽然不住在一起,到底我有个丈夫,有个孩子,我死的时候,虽然他们不在我面前,我心里也还好一点。要不然,给人家说起来,一个女人给人家休出去的,死了还做一个无家之鬼……”
这种情感绑架,对心底善良的虞家茵非常凑效。
民国影星陈燕燕,在电影《不了情》中饰演虞家茵
夏太太是个可怜人,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她甚至把孩子当工具:“孩子现在是小,不懂事——将来,你别让她将来恨她的爸爸!”这话击中了虞家茵的痛点,自己恨父亲,她不想再让可爱的小蛮有同样的命运,也不愿伤害深爱的男人。
想着夏太太的重病,想着小蛮与夏宗豫将来的父女关系,最终,虞家茵还是选择退出,宁可做善良的傻子,成全别人的意愿。
虞家茵决定远走高飞,去厦门应聘老师,却骗夏宗豫,自己回老家跟表哥结婚。当她说出这一决定时,夏宗豫觉得就像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时间总觉得长的,其实不过一刹那,却以为天长地久,彼此已经认识了多少年了。”
第二天,夏宗豫去送虞家茵上船,发现她已经走了。燕子楼空,佳人已不在。
曾经,在人海里不期而遇,心生欢喜。
如今,在红尘里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张爱玲坦言,她对通俗小说有难言的爱好,这篇《多少恨》是她能力所及的最接近通俗小说的作品,因此他是“这样的恋恋于这故事”。
我也偏爱这故事,因为从中读到生活真实的模样,命运的轮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必然充满爱恨情愁。就像这部小说,虞家茵恨自己父亲,夏宗豫恨自己妻子,虞家茵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缘故将来小蛮恨父亲夏宗豫,只能割舍一份真爱。
爱而不能,求而不得,属于人生常态,所以人们才要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恨,未必是爱的反面,而是一种直面命运的无可奈何。
读完这篇《多少恨》,不禁想起李煜的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KcJbG4BMH2_cNUgex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