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一封家书,一声叮咛,一生只够爱一人

2019-11-13     江徐的自留地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木心的诗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漫漫时光,念一个人,等一个人,盼一个人,爱一个人,成为一件哀愁又诗意的事情。

写信、读信,对依赖网络社交的你我而言,已然变得陌生。在古代,一封家书,承载着浓浓的挂念,就像杜甫一句诗:“家书抵万金。”

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也是关于信件的故事。昭明太子将它收入《昭明文选》,许是被其中的深情厚意所打动。

从前时光慢,自有长相思:

1.倘若你在场,春天该很好

汉乐府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颗特别的瑰宝,特别之处在于其中乍读显得清淡、回味起来浓烈的深情。

这份深情,蕴藏在生离死别的重大事件里,也流淌在朝思暮念的日常琐事中。

这首诗歌里的“我”,没有名字,因而可以是任何一个陷于思念之中的平凡女子。

眼前正是春天,春水如林,春风似酒,河畔的春草翠绿而舒松,还有星星点点的宝盖草点缀其中。鸟鸣的声音,也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啁啾婉转,清脆明亮。

人一旦走进大自然,就会清空杂念,宁静致远。心一旦静下来,摆脱掉日常琐务的挂碍,就会开始发现美、感知美。由美而生的,便是爱的欲望和感觉了。

春天里,她沿河堤走着,春草无边,于是不自觉地想起远行在外的丈夫。

根本无需想起,因为从未忘记。刚刚想起,又默默提醒自己,不该终日想念,太多想念只是徒劳。因为,只知他在远方,却不知究竟在哪个角落。一味相思,除了惹人憔悴,能有什么益处呢?

春色撩人,牵惹思情。就像王昌龄的一首绝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留守在家的少妇的幽怨,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更是无处躲藏。春景这么美,门外的世界这么好看,当初为何鼓励你寻封觅侯呢?这份幽幽怨怨的自责,心心念念的想往,就像一句歌词:倘若你在场,春天该很好……

心中的人,不在身边,她提不得不醒自己,不要整天沉湎于想念。一转念,又渴盼夜里能够梦见他——现实中触手不及的人事,梦里能够看见,多少是种安慰。

2.从前时光慢,自有长相思

佛洛依德说:梦是欲望的满足。

正因如此,才有了平日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几乎每一天,她从睁开眼睛的第一个念头开始,到入睡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都与他有关,如何不会梦见呢?

果然,见着了他,梦里,他就在自己身边。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正为突如其来的相聚感到万分欣喜,还没好好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人已经不由自主地醒来,这才意识到——刚刚只不过南柯一梦,丈夫仍然远在他乡。瞬间,惘然之感笼上心头!如果能够一直留在梦里,不要醒来,除非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归来,那该多好啊!

事实上,心里那个他,不但在异地他乡,而且因为行役而行踪不定。

天遥地远,山长水阔,今天是否安全度过?身体是否无恙?饭,吃饱了没有?闲暇之余想念家乡、想念家里那个人没有?这么久了,为何不寄一封信回来,告诉我这些,免我忧思?

反反复复的牵挂,层层叠叠的疑虑,找不到明确答案。心绪如此忐忑不安,难免起了幽怨。

她在心里思量:桑树纵使枯萎,依然能够感受风吹。海水纵然不会结冰,照样能够感到天冷。草木有情,落花有意,难道人还不如自然界的花草么?难道,远方的那个你,一点都不能体谅我的牵肠挂肚吗?

思念愈来愈深,随着光阴流转有增无减,简直让人焦虑,叫人忧愁,像是醉了,像是病了,却又毫无办法!

她凭栏眺望,千帆过尽,余晖脉脉。

她思绪万千,带着埋怨:为什么就不能寄来一封家书?

她独行阡陌,陌上花正开,默默想着:我的夫君定然不会忘记我,他也一样的惦念着家,一定是归来的同乡人不愿捎带传送信件。

眼前的春色惹起她的思念,刚刚开始思念,却已觉徒劳,刚刚觉得徒劳又渴望梦见,刚刚梦见,却已醒来。醒来后,辗转反侧,念他,思他,盼他,怨他,最终,仍是选择信他,谅他,等他。

诗文的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全因诗中女子的心念的起伏跌宕。从古至今,女人的细腻情感如同曲折丰富的折子戏,尤其思念一个人时,更是恍恍惚惚,忐忐忑忑,幽幽怨怨念念。

3.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也许是朦胧中的臆想,也许是心想后的事成——竟然有人远道而来,给她带来一样东西。

一只鲤鱼形状的木盒。她迫不及待地喊来童仆,打开木盒,看到——一封写在绢帛之上的家信。

这份家信,对她来说是如获至宝,所以定当恭敬以待,却又对其中内容迫不及待。他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呢?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没有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说教,没有孝敬公婆和睦姑嫂的叮嘱,也没有磐石蒲草一类的山盟海誓,他只是说:你要好好吃饭,我会一直想念你。

寥寥数语,看起来平淡、平常,然而已足够,因为,那么真切、朴素、熨帖。

诗文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不难想象,她读过这封信后,将感到怎样的慰藉。之前的牵肠挂肚、辗转难眠、南浦云卷西山雨落,一切的一切,都为之感到值得,也因此倍加珍惜。

4.爱着的时候,便是最好的时光

读这首乐府诗,想起看过二遍的侯孝贤影片《最好的时光》,第一段恋爱梦,讲的也是写信、读信的故事。似流水平淡的时光,夹带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故事的地址是台湾高雄。

小镇青年阿震经常去台球室,一来二去,他给记分姑娘春子写信,诉说着自己的高考落榜、母亲去世、征兵入伍在即,为之前的快乐时光而感谢,为将来的不可预期而迷茫。因为冒昧写信,所以示爱都要借助歌词,显得顾左右而言其他:思念你,思念你呀,你我分别已经三年……

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子收到信,看过之后轻笑一下,丢进了抽屉,没有回信。阿震和她的故事,也就到此戛然而止。

世事往往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接替春子工作的秀美,无意间读到这份被遗忘的信。一来二去。阿震入伍之前对秀美说,我写信给你。两人都笑了。

小镇台球室的日子,拉上木板门,就是一天。推开木板门,又是一天。

三个月过去,秀美收到阿震从部队寄来的信。“春雨绵绵,此刻,营区正放着披头士的歌《Rain and Tears》,就像我的心情,期待再能见到你。祝福永远美丽。”

秀美靠在门边,一口气读完,笑了,想想,又笑了,好像从这一刻怀上了梦,春光、步伐、心绪,都柔软得泛起醉意。

纵使后来经历疑虑、蹉跎、找寻、重逢、再度相视微笑、真正遇见彼此,寂寞青春里最好的时光,已然在那些写信、等信、读信的时刻烙下印痕。山长水阔,相聚离别,“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因为写信的美好,情义为之更深重。

因为读信的等待,思念被酿得更浓。

如今,有了电话、网络、微信,火车之后又有高铁,交通与通讯便捷到天涯若比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还是渐行渐远,难以言表。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这种暗香幽幽、岁月悠悠的生活方式,只有去古诗里温习了。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6cJbG4BMH2_cNUgex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