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往事:纪念革命烈士王德保同志

2019-10-08   最忆是巢州

作者:杨茂林,巢湖市新四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逢革命烈士王德保同志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应革命烈士后代和巢湖市新四军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嘱托,特撰文纪念革命烈士先辈王德保,并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好几位王德保同志生前的战友以及当地了解情况的抗战老兵与群众,获得了一些有关王德保同志参加革命的经历和革命斗争的事迹故事。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巢湖往事:纪念革命烈士王德保同志



王德保,巢湖市银屏镇芙蓉行政村王家山(肖家嘴)自然村人,出生于1915年。父亲王先龙,母亲陈氏,他们夫妇共生了四个孩子,王德保排行老三,当时他们家境贫寒,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房前屋后的石榴、柿子等山区传统的水果为家庭主要收入。王德保早期上过两年私塾,13岁开始给人家放牛,17岁当学徒学剃头匠,出师后独立以做剃头手艺为业养家糊口。

1939年秋,中共地下党员林岩、江洪涛夫妇受上级党组织派遣来到了秀芙乡陈家山口,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不久中共巢无中心县委也在秀芙乡金家桥村成立,林岩任县委书记,并在金家桥村开了一个澡堂子为掩护,作为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的交通站。




在安下了巢无中心县委机关一个月后,李德友同志经林岩夫妇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县委有林岩、江文、刁筠寿、张世荣、胡昌耕、胡德荣、江洪涛、王训友等,他们经常来陈家山口开会,随后又成立了巢南区委。不久,在秀芙乡由李德友介绍先后发展了陈立榜、陈立文、陈立堂、陈启典、陈立胜、季学道、陈立义等入了党,在陈家山口村建立了巢南第一个党支部,李德友任支部书记,从此革命的火种在巢南陈家山口点燃,并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展。共产党为了在无为、巢南地区进行游击战,相机进入含和南部开展宣传,打击当地汉奸、特务、恶霸地主、土匪等反动首要分子,扩大共产党及其武装的政治影响。巢无中心县委采用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工作相结合的方法,来掩护党的秘密工作的开展,从此巢南银屏地区秀芙乡成了皖中早期秘密活动的抗日根据地发源地之一,秀芙乡陈家山口、金家桥村当时也成了巢无地区抗日临时指挥中心。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敌情,传递情报,县委派出了几个得力的秘密交通员,建立了很多的情报站、联络站。和含巢无中心县委通过秘密党员沈克文、李德友等同志的联系,以县委机关驻地金家桥为中心,在周围的陈家山口、张家山、杨家山、申家山、徐家湾、周家店、周陈村、王家山头、芦塘垄、磨基墩、打鼓庙、清水塘、汪家井、荚家墩、小岭拐、应家墩子、柴家村、张家碾、刘家湾、青苔弄等处,建立中药铺、小杂货店、澡堂、茶馆、学校等隐蔽点,作为各地干部来往交通的立足点和情报、信件的联络点。巢无中心县委的交通员有张永志、梅福祥和陈家山口村的陈立榜、陈立义、陈立建、陈立文,有些同志还兼任县委的警卫工作。这些人对当时开展工作,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德友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王德保当时由于剃头匠的职业原因,接触到共产党的县委领导和秘密交通站人员以及地方多数群众,党组织并积极向他宣传革命道理,提高他的思想觉悟。1940年春夏季由李德友介绍,王德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王德保遵守党的纪律,严守秘密听从党的安排,积极向进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和情报传递工作,不久组织上安排他担任银屏区工人抗敌协会理事长。那时从秀芙的张家山到芦塘垄和马营洼一带,十几里路村子范围内都是他剃头服务的地带,这样他利用工作之便可以广泛地联系群众,并为党的地下交通站传递情报。




1940年秋、冬季,王德保同志参加了巢南区委在大秀山怀汪家井举办的秘密党员干部培训班。当时授课的有县委领导林岩、刁筠寿、江洪涛、刘芳等,国民党联保主任陈天彪也参加教学授课任务(那是国共合作时期),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大都来自全区各地的进步青年,据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当事人金宽三(2014年去世)介绍,他记得的人有:应仁浩、应仁书、孙茂榜、陈晓峰、荚存满、荚存树、金宽三、荚存仓、王金宝、王德宏、王德保等一共三十多名学员,这期培训班大约半年时间。学员结业后多数被安排担任地方民主政府的乡长、指导员、保长、办事员等职务。金宽三被安排任秀麓保保长,有江干臣区长给他颁发了委任状。




培训班学习期满后,王德保由组织上安排担任秀芙乡(指导员)书记,乡长是闻德谦,后期是刁操德、任华、孙茂榜等,王德保任秀芙乡书记职务一直到四五年北上。王德保在担任秀芙乡书记期间,为银屏区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在动员进步青年参军、支援巢南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护送上级首长到七师师部,组织秀芙乡民兵维护根据地内的地方政府一方群众平安、发展党的组织等方面也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老兵闻德宽、老革命甘先余、王德宏以及陈铭等,当初都是由王德保介绍入党参加革命的。




1945年七师北上前,王德保同志还参加了望城岗的战斗,他积极组织民兵担架队和后勤筹备支援工作,在这次战斗过程中负了伤。七师北上时,王德保请求组织上用担架抬着,让他回家看一下家人和孩子,这也成了他与家人的永别。随即离开了家庭,跟随北上大军渡过巢湖——他们是此次新四军北撤时的最后一支部队。新四军七师部队先后经过肥东的西山驿、藕塘,来到定远县。七师的部队进行整编时,王德保被编入20旅60团,后期又编入了解放军6师第17旅51团,当时王德保在团部政治处任参谋干事,51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丁继哲对当时王德保的情况十分清楚。




王德保所在的部队北撤后先后参加了枣庄、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在此期间,王德保还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举办的增干队培训班学习,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政委饶漱石给他们做动员报告。这次训练班主要任务,是为南下配备地方干部做准备,有的被先遣派往家乡隐蔽做秘密工作,如杨杰、彭醒梦、陈建章等。直至1948年,中央军委布置了《淮海战役会战》命令,六纵51团加入了阻击黄维兵团逃跑的任务,在这次战斗中王德保不幸牺牲,年仅33岁。据王德保生前的战友回忆,当时战斗十分惨烈,王德保被突围的国民党部队打伤了腿部,没有跟上撤退的部队,他艰难地爬了几条田埂还是被抓住了,人头被挂在阜阳城的城门楼上。




今天撰写此文,谨以表达大家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弘扬抗战时期革命烈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可让后人重温并铭记抗战时期革命历史,要年青一代倍加珍爱我们今天的和平时代与幸福生活。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