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歼-10战斗机22岁了!
22年前的今天,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斗机在四川首飞成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三代机终于在技术和性能上接近国际同类标准。也使中国航空工业一脚迈入强国之列,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以仿制米格系列为主,不断打补丁做改型的历史终归结束。
歼-10首飞
请记住两位最具代表性人物,总师宋文骢、首席试飞员雷强,这是当天试飞结束下机场景。流的不仅是泪,更是为中国也有性能不输国际同类水平的飞机而骄傲,为了这款机型无数军工花了数十年时间才打造成型。
歼-10首飞
1970年5月,一支300多人的航空设计团队一路从沈阳进入成都,从611所这个代号开始用了五十年时间开创中国航空事业新篇章。
初创
成立之初还是以深耕歼-7为已任,但不限于此因为成飞还有自己的深化目标——歼-9战斗机方案,时代所限当时还是突出高空高速为主。空军对它的性能要求是最大飞行速度2.6马赫、最大升限26000米,后期改为最大升限23000米、航程2000千米。气动布局方案有多种,包括腹部进气、两侧进气以及配套鸭翼布局,最值得称赞的当属鸭翼+腹部进气因为这就是歼-10、歼-20得以成功的基础。
歼9Ⅵ-Ⅱ两侧进气外加鸭翼,整体感觉略显生硬,但三角翼、鸭翼等整体布局已经要歼-10基本接近。当年计划采用涡扇-6发动机,采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有效跟踪距离45-52千米。装备一门23毫米机炮,4枚PL-4导弹(半主动雷达型射程18千米,红外型有效射程8千米)。
歼9Ⅵ-Ⅱ
机腹进气版就是妥妥的歼-10前辈,有了歼-9各型号的技术、经验积累,随后成飞于1986年立项,开始研制代号“十号工程”的歼-10战斗机。
歼-9机腹进气版
那年我们没有先进的研制手段,靠的是坚持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将歼-10送上蓝天。在此之前空军只能以歼-6、歼-7、歼-8这样的一、二代战机充当主力,不要说和国际先进水平对比,就是跟一些小国空军相比也属落后。但是歼-10的出现让我国航空工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首次步入真正的航空强国之列,面对国际上同类三代机有了抗衡之力不再裸奔。
歼-10A战斗机
当然解决有无之后更是紧跟时代,在歼-10基础上打造出更加先进的歼-10C战斗机,而且随着国产发动机成熟歼-10也配上了矢量推力型以及太行大推力型。性能已经是三代机中的上乘之作,成飞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直接以歼-20的出世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甩在了后面。
歼-10C战斗机
歼-10C战斗机
歼-10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航空工业坚持不懈的结果,歼-20的出现也不是偶然,更是包括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在给歼-10庆祝22周年生日之际,同样祝福中国军工也预祝他们早日给我们带来新惊喜,比如——轰-20。
歼-20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