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提前布局年报行情丨理财应健中

2019-10-13   第一财经广播
光阴荏苒,转眼又到了年末。长假之后,只有两个半月就结束了今年的行情,三季报一披露,接下来就等着年报的亮相。做年报行情需要打提前量,而第四季度中是最佳的提前埋伏期。

年报行情——是指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财务报表作为概念来买卖股票。一般情况下,当财务指标好于上一年度时候股价就会上涨,而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效益会一年比一年好。

上市公司每年一季度必须公布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出现了一个规律,在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表前夕,投资者因预期上市公司会有好表现而买入股票,供求关系导致股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当然也并非所有年报预增的公司都得到市场的追捧;对于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财务报表作为概念来买卖股票,就叫做年报行情。

要提前布局年报行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从三季报中基本可以判断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这是其一。三季报是简约报表,但三季报披露的业绩基本上可以定局全年的业绩,看看同比业绩变化多少,按现在的规则,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有较大变动的,都要提前公告,所以,判断公司的业绩走向来提前布局自己的投资组合,在第四季度中就可以做这个判断,这种判断应该说难度不大,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提前公告业绩,那就说明业绩同比差不多,好不到哪儿也差不到哪儿。

Q

你知道三季报什么时候披露吗?

三季报:披露到10月底结束,目前只是刚刚开始。但目前已经有500多家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约半数公司预喜,超百家公司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增幅最高的是星徽精密,预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9500万元,同比增长11069.9%,昨天股价涨停。远方信息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9600万元至9635万元,同比增长8060%至8090%,股价表现也相当好,本周上涨10%,股价创出今年新高。东方日升预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2%至286%,净利润7.65亿至8.15亿,周中股价还创出了今年新高。

其二,从三季报中判断主力动向。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变化是判断主力动向的重要指标,三季报有个特点,公布时点与报表截止时间最短,三季报截止时点为9月底,接下来又是国庆长假,所以间隔时间短,不像年报,截止时间12月底,如果4月份公布报表,可能主力的筹码早就跑掉了,所以三季报是判断主力动向的最佳时间,与主力共舞才能捕捉到一些机会。

我们从F10中看公司的股东户数和股东构成,这里的股东户数和股东情况的变动,很有可能挖到宝藏,需要特别重视。

一、股东户数

使用原理:一般情况下,股东户数出现趋势性的下降,人均持股上升,肯定是里面主力在吸货,主力持续性的买入,散户将筹码抛给主力,才容易出现股东数下降。

如果发生扰动因素比如发生股本变动之后,股东户数参考意义不是很大,以前1亿股本,现在2亿股本,股东户数增加很正常吧。同时还要注意,发生主要股东减持之后的股东户数也可能会失真,这些减持的筹码派发给了众多散户,股东户数也容易增加。

另外,每个披露周期上下起伏不定的不太具备参考价值,有的公司这个季度增加25%下个季度减少30%,如此循环最终等于0,我们最好能够结合看看最近6-9个月的趋势。在现有打新制度下,新上市的新股股东户数下降是必然,参考意义不大。

一般的公司只会在季报,即每年的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定期披露,而很多中小创则会每半个月更新一次数据,所以对于数据是可遇不可求,不能完全指望着。

二、前十大流通股东

前十大流通股东需要注意持股比例、股东结构、变动情况。

1.持股比例

我国一股独大的特色比较浓厚,典型如中石油第一大国有法人股东占了86%,这时候再看其他股东的相对占比意义不大,可以考虑剔除第一大股东再看。

持股比例有什么含义呢?一般剔除控制人之后,前十大持股过度分散和集中的猫腻多,这种个股要么容易被狙击,因为收集筹码容易,要么容易被控盘坐庄,因为控制着筹码。

注意:有时候短时间限售解禁的规模较大,会造成纵向比较的流通股占比失真,需要留心。

2.股东结构

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QFII、社保、证金、汇金、保险、创投、券商自营是常见机构,活跃牛散也值得重视。这些机构各有千秋,脾性不同,特点如下:

1)社保、证金、汇金是国家队,风格稳健,厌恶风险,期望收益不高,目的是保值增值和维稳,不会追涨杀跌;

2)公募基金、保险是大块头,社会筹资,力量较强,抱团增持个股最值得参考;

3)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船小好调头,重要程度与其知名度成正比,市场知名的如展博、星石、淡水泉、千合资本、重阳、高毅资产等;

4)券商自营作为券商资管,消息渠道多元,关系切身利益,水平上流;

5)创投一般是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来套现的;

6)牛散进入的票,有赚有赔,不能盲目跟风,但其操作的个股一旦涨起来很疯,知名的如皮敏蓉、赵建平、何雪萍、赵老哥、章建平、瑞鹤仙等,各领风骚数“百年”;

QFII代表了外资风格,对公司质地要求较高,其参与的股票小碎步涨跌,很难大起大落。

总结:业绩出现良好趋势,而前十大流通股东又出现集中,机构扎堆新进入的标的重点跟踪。

其三,从三季报中预判年度分配方案。当下中国股市还是沿袭着这样的惯例:高溢价发行增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资本公积金,上市后炒高股价,再将准备公积金转增股本,高价变成低价,然后继续炒高股价……,周而复始、永不停歇。按现行规则,每年的中报和年报是公司向股东可分配的季节,但年报的分配比重最大。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将资本公积金当作分配,其实非也,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分配主要是指分现金红利或红股,这种分配蜻蜓点水,股东基本上忽略不计的。

现在主要玩的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股权游戏而非分配。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主要来自于高溢价的发行,股票20元发行,以1元计入股本,19元计入资本公积金,一下子将老板的资产撑大了,实际上这身价主要是从市场上“搜刮”来的,接下来分阶段地转增股本将自己做大,这样的游戏基本上都发生在年报公布的季节,要博弈分配方案的行情,重点关注上市三年内的次新股,资本公积金含量高的公司,可以提前介入。

2019高送转炒作悄然退潮

炒作高送转曾是A股市场经久不衰的“常规动作”,每年年报和半年报披露后,游资、牛散都会围绕该主题进行炒作。“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今年再也没人炒作高送转了。”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卖方研究员推出的高送转相关策略报告就高达23篇,其中15篇为深度报告;2017年和2018年,依然有近30篇掘金高送转的相关研报。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成长股牛市中,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炒作高送转氛围浓厚。“大家往往把高送转看作是拉升股价的信号。如果推出超预期的送转预案,资金就会追捧,不少资金也会提前埋伏。”沪上某风格灵活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2019年以来,高送转主题骤然退潮,卖方没有发布一篇相关的策略报告。从公募基金对高送转公司的持有情况看,根据上证报的统计数据,每10股转5股以上的公司中,2017年底时公募基金共持有290家,而到了2018年底,公募基金仅持有165家。

除了政策因素,没有实质意义的高送转概念退潮,同A股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业绩成为更受关注的投资主线,炒作资金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

最后,从行情走势中看公司和主力的动向。股票有没有行情实际上都写在其走势上的,那些次新股,有股本扩张潜力的公司在年报中有没有大动作,从走势上可以反映出来的,现在的上市公司其背后都有各路主力,他们才是捷足先登者。

一般而论,要围绕年报做一次大的行情,主力吸货的时间也在第四季度,在年报出台前低吸,年报出台时拉高,等各种股本扩张或分配方案出台时出货,或者接下来再做一波除权、填权行情,时间长度半年左右结束行情,这几乎是年报行情的规律。所以,看走势选股,跟着主力做一把行情,第四季度正合时宜。

本文作者应健中先生的课程《投资理财初心学10堂课》已经入驻“一财知道”的会员服务区,点击文尾左下角的“

作者:应健中

编辑:王颖、侯忆枫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