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公园,记忆里的乐园

2019-10-01   青岛城市记忆

上海路上的第三公园,是我记忆里的乐园,那时候只有周日休息,一大早就约上院里和周围的同学和小伙伴一起去玩,公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玩耍的身影。下图的这张老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原来第三公园的中心全貌,图片左下方的那个圆形水池,是我们捉迷藏最喜欢去的地方。现在又站在这个园子里,穿越时空,记忆里的欢乐历历在目,只可惜眼前的景象已经物是人非了。


现在第三公园的主体建筑是这个二十层的高层写字楼,仿日式建筑的屋顶看起来像个道士帽。原来这里是个报馆,里面还有一个挺大的阅览室,凭工作证可以免费在里面看报纸杂志。

沿上海路以前是低矮的波浪形水刷石围墙,现在沿围墙向内延伸铺了木栈道,完全通透的效果。


下图的这张老照片就是原来这个位置的旧貌,上海路六号,原山东每日新闻报社大楼,建于一九四零年,后作为文化宫图书馆,可以看到公园的老围墙和旁边的读报栏。

以前的公园大门垛没有了,大块剁斧石的楼梯和扶手改换成现在的样子。

现在的不锈钢扶手,几乎就是应付了事,以前的大块石头扶手极光滑,进公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沿着石头扶手溜滑梯一样地滑下去,基本不走楼梯。

木栈道下面的挡土墙还是原来的,仔细看还能找到原来的墙垛根基部分。

沿甬道下行,左侧的老建筑保留着,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脚下的路和不时出现的台阶,还能走出童年的感觉和回忆。



这栋老建筑基本还能认出来,现在已经是一个影视基地了。记得当年这栋房子终年大门紧闭,日式的木框大玻璃门上永远挂着白纱帘。




工人文化宫,挺拔的六根方形大立柱,小时候没少在里面看电影。学校组织,几分钱的电影票,自动翻起的座位,舞台上挂着白色的幕布。每一次入场都很激动,特别是电影开始放映前,会响起电铃,然后场内从吵杂一下子就变的很安静。开始一般会放几分钟的新闻纪录片,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新闻联播,看到毛主席出来接见外宾时,忍不住会热烈鼓掌。看到坏蛋被打死,也会鼓掌。那时候思维很单纯,看一部新片子,里面的人物总是会简单的归类为好人和坏人,人物一出场,就忍不住会悄悄问看过的同学,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影片有黑白片,也有彩色片,经常看到一半时,剧场里的灯光突然亮起,银幕上会出现大大的四个字:串片未到。然后场内一片叹息声,接着座椅啪啪乱响,大家一窝蜂地去上厕所。

当年那部朝鲜的《卖花姑娘》好多人印象深刻,看到激动的地方,满场哭声一片。那天可能进电影院前喝水太多,又没赶上串片未到,看到一半时尿憋的难受。那时候上厕所是要悄悄走到老师的座位旁边请示,得到批准才能去。我的班主任似乎完全进入了电影的情节中,对我的申请怒目而视,吓得我只能回到座位上,然后别人是在电影情节中哭,我是尿憋的难受几乎哭出来。最后电影结束的时候,最快的速度跑向卫生间,这部著名的电影带给我的痛苦记忆,至今难忘。

剧场门口的台阶,边上的扶手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原貌应该是一堵正方形的石墙,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大块剁斧石压顶,边缘修的很光滑。扶手左侧的花坛也是后做的,以前是地面,经常从上面跳下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那是很高的高度了,体重轻的缘故吧,每次都安然无恙。

剧场右侧的海报展示栏和售票厅已经拆除,通透得可以直接看到后面的市立医院。

这是从一部老电影《夜色多美好》截屏得到的照片,图片左上角可以看到原来的售票厅和海报栏。


剧场门前的这棵大松树,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网上找到的一张老照片,那棵松树当年还是一棵小树,工人文化宫正立面的左上角还有一个很大的钟表,这个没有印象了。

下图也是张老照片,对比来看,以前的大楼梯拆除变成了现在的坡道,行车是方便了,但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气势。


这个视角看过去,和记忆中的印象一模一样,利用地形来做的设计,完美舒适。

公园里最核心的部分,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下图的中心广场,就是原来喷水池的位置,除了几棵大树可能是原来的,其它完全是为那个高层写字楼服务的,和公园整体风格已经格格不入了。



这张照片也是从电影《夜色多美好》截图的,照片右侧可以看到喷水池,但上面那个不伦不类的白色雕塑不是原版,不知道是不是电影布景。

在喷水池的另一侧,和工人文化宫相对,还有一个坐落在高处的建筑,下图的老照片基本完整地展示了全貌。

这栋建筑是工人文化宫的一个娱乐场所,我在里面玩过最原始的电子游戏,黑白的电子屏幕上,一个白点代表球,屏幕两侧有两个白色的竖线代表拍子,反应很慢的机器,但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好玩的东西了。八四年冬季的一天晚上,在这栋楼的一个大房间里,几十个人围在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面,看中国男足踢亚洲锦标赛半决赛,李华筠在补时最后几分钟带球狂奔几十米将球打进,中国队进了决赛,当时屋子里的人疯了一样的叫喊,从屋里喊到屋外,棉袄都湿透了。

该建筑现在已经拆除,原址位置是现在的中心建筑,只是旁边依附的这个破旧的小楼,不知道是不是原址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没有印象了。


广场看台上面的黄泥路在这里拐了个弯,再往前走就是公园的夏津路出口,路右侧的半坡上有一个公厕,左侧是一片看台和篮球场,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原来体育场看台顶端的这条黄泥路已经铺上了沥青,下面的大广场保留了一个标准足球场,其余都已经开发了房地产,新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延伸到此。

站在路上远望,可以看到原来市场三路人民市场改造后重建的银河大厦。工人文化宫的这个高层写字楼和银河大厦,是同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只是已经隐身江湖好多年了,而身边这个写字楼的顶层里,还有另一位建筑大师正在孜孜不倦地耕耘,老朋友们,多时不见,甚是想念。

下面这张老明信片,注明是第三公园,这是流传最早的一张照片。应该是在体育场这个方向的视角,从体育场往上,是有一个很大的高差的,而且背景的那三栋小楼,应该就是原来夏津路上沿第三公园建的三栋建筑。以前的第三公园是有泉水的,小日本的园林设计是很会利用地形地貌的。


三栋小楼已经拆除,靠近楼边公园内的看台和篮球场也已经消失殆尽。重建了居民楼,现在也已经有些年头,说不好还要再拆除,市北老区改造已经快要覆盖这个地方了。足球场这个区域,以前是很大的,后面基本到了临清路位置。小学时曾在这里军训,每天炎炎烈日下踢正步,不过倒是纠正了我的外八字脚。那时候正是到处深挖洞,场地上到处是砸石子的,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石子,是军训间歇时最好的玩处。

看台上圆顶的部分,以前是个小型的舞台,也当主席台用。那时第三公园晚上经常有各种大众娱乐项目,在这里看过举重、拳击。严打的时候,在广场上看公判大会,有个抢了几块钱的被判得很重,家属会后冲击警车,警察就当场冲天鸣枪示警,结果现场大乱,不少小孩不顾死活地冲上去抢子弹壳。

在公园里考古一样地寻找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这几蹬老楼梯确认是真迹。

楼梯旁边的排水坡,石质明亮光滑,包浆近乎完美,呵呵。其实以前的第三公园里这样的东西遍地皆是,只是现在物以稀为贵了。

现在公园的出入口都在上海路一侧了,除了几棵古树,其余都是后期造景,而且维护的不怎么好。




第三公园,我童年的乐园,穿越时空,和四十几年前的自己同行,有幸福、有快乐,也有失落、有感慨。

特意绕到公园原来的夏津路出口看了看,都是带底商的居民楼,完全没有记忆里的模样。



出口正对的这栋老楼还在,是个惊喜,整楼已经封闭,看来拆迁在即了。

本组图文援引并编辑自金马玉堂美篇号【时空穿越系列第1集】第三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