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史上“最长寒假”何时能结束?
孩子们什么时候可以告别网课,开学复课?
这是全国的老师、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话题。
随着形势积极向好趋势的显现,部分地区已经部署错峰开学,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青海、贵州等多地也明确了开学时间,青海省这两天也有学校陆续开学!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度过开学过渡期,顺利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班主任提醒:必须要孩子的习惯抓起,开学前先抓习惯,孩子们开学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来!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要让孩子真正会学习,会生活,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下这份“习惯培养清单”转给家长,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生活上狠抓作息
上网课这么久了,孩子依然很懒散。
闹钟响了也不起床,穿着睡衣蓬头垢面地听课,有的还边上课边吃东西,玩手机。
只要孩子没完全端正心态,就不能真正从假期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
其实,孩子并非懒散,而是不觉得现在已经开学,依然“在假期中”。
家长要及时干预,调整孩子的心态,改变孩子的作息,从生活上帮助孩子“开学”。
1.规律作息的习惯
恢复日常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赖床。
严格执行上学时的时间表,每天准时听课,然后完成作业。
除了学习外要多运动,多做家务,养成健康体魄。锻炼生活能力。
2.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早晚洗脸、刷牙,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
讲究公共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不随地吐痰。
特殊时期学会保护自己,少出门,少聚集,留在家就是最好的活动。
3.健康饮食的习惯
一日三餐按时食用,不挑食,不乱吃,保证营养均衡。
少吃零食,少吃不健康的油炸类食物,特别是薯片、汽水等零食饮料。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及将来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听课上狠抓效率
平时上课时,孩子都能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记得仔仔细细。
可一在家学习,就像被释放了天性,连最基本的课堂纪律也完全不管了。
大部分孩子是这么想的:
在家学习 = 没人管我 = 爱学不学
玩疯了的孩子,更需要培养学习习惯,有条理、有目的地开展学习。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一旦坐下来听课就要坐稳当,桌上要放好教材,手上要拿好笔。
老师讲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开小差,不东张西望。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40分钟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干别的事情。
2.记好笔记的习惯
课前要记笔记,在教材上圈圈画画,带着问题听课;
课上要做笔记,记老师强调的内容,也记自己没听懂的内容,之后请教老师;
课后要完善笔记,根据老师的的板书拓展知识树状图,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做笔记要有重点,以简略的文字记录老师的讲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再自己消化、记忆、吸收。
3.积极互动的习惯
老师提问时要主动回答问题,可以争取和老师连麦,也可以直接在互动面板上回答。
和同学讨论时要大胆发言,开动脑筋,充分调动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要多请教老师,不管是重难点知识还是学习方法、习惯。
特别是现在,老师也为在家学习的学生担忧,愿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学会听课,学会学习,为孩子提前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他将一辈子受益。
三、作业上狠抓习惯
在家学习期间,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比较简单,但一定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和重点。
但有些孩子课也不好好听,作业也不好好写,这段时间等于白学了。
今天松懈的孩子,明天会和别人拉开巨大差距。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做作业是学知识中最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最终的掌握程度。
要把每一次作业当做考试来完成,通过作业发现自己没学好的地方,及时查漏补缺。
1.独立完成的习惯
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作业有多少,写了多少,还要写多久,有什么不会的地方。
不需要家长监督,每天自觉写作业,先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再认真做作业。
定好写作业的时间,每次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如果超过了就反思如何提高效率。
2.检查订正的习惯
写完作业一定要回头看,先对着作业本检查一遍有没有写错别字,运算有没有出错。
然后打开课本再次检查,看看知识点运用得是否正确,重难点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提醒自己不要犯重复的错误。
3.动脑思考的习惯
为了避免“积懒成笨”,在听课时、做作业时、自学时都要多动脑思考。
避免题海战术,学会从一道典型例题中发现解题规律,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题目上。
避免学过就忘,要定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一遍遍加深印象,再结合例题练习直到真正掌握。
积极思考,积极学习,多动笔,多动脑,多练习,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
好的习惯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靠后天的家庭教育,靠父母的一点一滴的督促和引导。
在家学习,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培养作业习惯上千万不能马虎。
四、自学上狠抓能力
《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要让孩子太依赖父母或老师,觉得只要按老师或父母安排的任务来学习就行了。
长此以往,孩子会很被动,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主动学习。
教孩子学,不如教孩子自学。
毕竟孩子上学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之后漫长的人生,更需要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日常的生活抓起。
1.规划学习的习惯
列一张在家学习时间表,明确每一天怎么学习,学习什么内容,更有方向地学习。
列一张学科优劣势清单,了解自己的知识漏洞,发现有待提高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定好学习目标,给自己一定的压力,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关注在家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效率上、自觉性上、目标上等各种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2.整理错题的习惯
有时间的话,把以前做过的试卷都翻一遍,记录下这几种典型的错题:
完全不会做的、没有思路的错题;
以为会做,但实际做错的题;
做得很慢,或者找不到最佳解法的题。
每一道错题都要进行分类,写清楚题干、清晰的答案、错因分析及如何规避。
错题要定期复习,特别是那些一错再错的题,复习时最好在练习册上再做一遍。
3.坚持阅读的习惯
选择喜欢的书籍,选择最放松的时候,坚持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
看书前要了解大意,摘录下精彩的句子段落,最好写读书笔记。
可通过打卡提醒自己每天阅读,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进度,形成读书的习惯。
遇到问题请教父母或老师,平时也可以多和他们聊聊书的内容,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不仅在这次延迟开学会大有用处,在今后的生活都影响深远。
父母一定引起注意,不能再全部包办,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
五、行为上狠抓教养
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最先留意到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教养。
一个孩子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我们会想,这孩子的家教真好;
一个孩子举止粗俗,满口脏话,我们会觉得,他的家教太糟糕。
所以说,“优生”不全是老师教育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孩子的家教太重要了,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家教问题,不然将来不仅会苦了孩子,还会苦了自己。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使用文明用语,见到他人主动问好,平时多使用“谢谢、请、对不起……”等等用语。
举止文明得体,站有站姿,坐有坐姿,食不言寝不语,从日常生活细节抓起。
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尊重他人,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
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勤俭节约的习惯
节约用水、用电,洗手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
节约粮食,吃饭时把碗中的饭菜吃光,不浪费粮食。
勤俭节约,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不追求奢侈,不和别人攀比。
平时不要乱花钱,可以用储蓄罐把零花钱存起来,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承担家务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自己洗衣服,收拾好书桌、学习用品和房间。
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拖地,洗菜洗碗,和大人一起整理房屋等等。
做事情有条有理,热爱劳动,愿意动手,承担起家里的一份责任。
家教家风,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物质财富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而减损意义,唯有良好的家教家风,才能让孩子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