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温馨提示:这8种学生很难拿高分,早看早受益!

2020-04-28     名校家长


文:惜朝

不知不觉间,原定的2020年春季学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各地具体的开学时间已经提上了日程。

很多学校已经明确通知,开学心要定,返校即考试,学生一开学就会迎来期中考!

如何在“突如其来”的期中考中取得高分,保持优势呢?

班主任在此提醒大家,家长和孩子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有这几种表现的孩子,很难考得高分。


1、积懒成笨的孩子


说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是因为笨。

但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和真正愚蠢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相近的。

之所以会出现聪明和愚笨的区分,实质上是勤奋与懒惰的区别。

哪怕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很简单,依然有学生不完成。

一番批评教育后,孩子承诺会做好作业,但不过两三天就“原形毕露”。

而且在这期间,家长有可能成了“帮凶”,看到孩子不想做作业就说“那不做了”,看到孩子不会做作业就直接帮他做了。

好习惯是一天天培养而成的,懒惰也是一点点娇惯出来的。

如果纵容孩子再偷懒,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做作业,他真的会越来越笨。


2、不爱动脑的孩子


有这么一些孩子,学习极为用功,可成绩一直上不来。

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答不出,平时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考试后面的大题难题基本全错。

学习这件事,要十分努力,更要用对方法——动脑思考。

如果孩子只是死记硬背,不理解知识概念,他就永远不会应用;

如果孩子只是抄笔记、抄生字词、抄题目,不懂得解题答题,他就永远考不了高分。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管是光想不学,还是光学不想,都是很有危害的。

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讨论,而不是呆呆地听老师讲课,麻木地完成课后作业。


3、粗心大意的孩子


粗心大意,是孩子最常见的丢分原因,不是写错了字,就是算错了数,把不该丢的分都丢了。

但如果我们把丢分原因全都归结为“粗心大意”,就会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问题。

如果他平时的作业也经常出错,那就是知识基础不扎实,才会犯低级错误。

如果他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那就是他的专注度不够高,连考试都会走神。

如果他总是在简单题丢分,那就是平时的练习不够,对题目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牢固。

粗心只是表现,真正的学习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4、字迹潦草的孩子


如今,“电子阅卷”越来越普及,字迹潦草不清的孩子真的很吃亏。

哪怕孩子答得再认真、再正确,当他的答卷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是一团模糊的,老师就很难给分。

因此,练字必须从小抓起。

选择好的字帖,抓好孩子的坐姿和写字姿势,纠正其错误的写字习惯,这是写好字的保障,而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手规范漂亮的好字,不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书写速度,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势。

而且练字还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意志力、耐心耐性等等,对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5、眼高手低的孩子


听课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做题才发现完全不会做;

喜欢挑战难度高的题目,但失分最严重的也是这些题。

孩子学习时若眼高手低,他的成绩就会忽高忽低,起落不定,从而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心态。

回归基础,踏实学习,查漏补缺,深入研究,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题时要特别细心和耐心,避免扫了一眼题目就以为自己会做了。

其次要加强练习,先从基础题开始,一点点加深难度,直到既掌握了基础又学会举一反三。

还要经常回顾学过的知识,任何知识都要反复的记忆和钻研才能真正掌握,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克服“眼高手低”的问题,必须让孩子端正态度,改进方法,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6、没有规划的孩子


学习应该紧跟老师按部就班地走,还是做好规划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是后者。

孩子固然要跟着老师走,但老师只能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水平,无法确保每个学生都优秀。

课外,才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地方。

规划,才是真正让孩子起航的出发点。

比方说,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就要先找到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计划好该如何夯实基础,一步步突破重难点,还要设定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个阶段都有进步。

不做规划、没有目标、随遇而安的孩子,终将受到学习上乃至生活上的巨大打击。

能走的路不止一条,但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定要让孩子想清楚自己要走的是哪一条路。


7、从不反思的孩子


学习不可能完美,成绩再优秀的学生也有不足。不怕孩子做错,就怕孩子错了还不反思。

我们之所以强调用好错题本,就是因为错题本有反思的功能,能让学生搞明白为什么会错,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把不足之处改正。

对于平时的学习,一定要多反思。

及时发现那些掌握得不太好,理解得不太彻底的知识,经常反思,加强学习,将这些漏洞补回来。

对于每次的考试,一定要多总结。

反思考前复习是否充分,反思考试技巧是否正确,反思考试中的得与失,更好地安排下一步的学习和计划。

成功只是暂时的,失败也不必过于自责,坚持反思,才能确保自己走在进步的路上。



8、不会阅读的孩子


有研究显示,每天保持半小时以上阅读的学生,其成绩比基本不阅读的学生高出10分以上;

孩子的成绩与家里的藏书量成正比,藏书量越大,孩子的成绩水平就越高。

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相:

父母与其在课外补课上大笔花钱,不如多买书鼓励孩子阅读。

从不阅读的孩子,本身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就基本低于爱阅读的孩子,而且他们的阅读速度也普遍较慢。

所以在考试时,这些孩子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都偏低。

凡是自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其智力和学历能力都不会太差。

凡是缺少阅读的孩子,哪怕一开始有多出色,年级越高,就越会力不从心。

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摆地赋予孩子能量,自小养成孩子爱阅读的习惯,一定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cHxwXEBnkjnB-0zgl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