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孤独夫妇
须达多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托的,一旦去求他,他一定会很乐意的帮助他们,因此,大家又称他“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须达长者为他最小的儿子,到王舍城首罗长者的家中议亲,在无意间,拜见到佛陀,并聆听到佛陀的法音,心中非常高兴。当时就发心建筑精舍,要请佛陀和比丘们到舍卫城去施行教化。佛陀很喜欢须达长者的发心,就答应他,等精舍完成后,一定前去。
须达长者返抵舍卫城,马上开始四处探访一块合用的地点,在探访许多地方之中,他看中了陀太子所拥有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面积非常广阔,园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真所谓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个清净幽美的好地方。
如果用这地方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及比丘们的安住,那是再好也没有了。可是须达长者又想到这座园林是陀太子所最喜爱的,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肯把这座园林让出来呢?须达长者思索不出好办法。
但是他还是要去见只陀太子,要求太子把园林卖给自己。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须达长者再三地请求,陀太子觉得不好过份拒绝人家,因为须达长者是国中很负有声望的人。
他想说出个最大的数目,使长者买不起,断了这个念头,于是说道:“本来我是不愿让的,既然你这样的需要,好吧,只要你能用黄金把园地都铺满,以那铺满的黄金为代价,我就可以让给你。”好不容易,太子才说出了这个数目,须达长者高兴万分,立刻回家叫家人用车辆把黄金一车车地拉到园中来铺地。
陀太子起先本想难倒须达长者,叫他买不起,现在目睹此状,也很受感动,就对长者说:“地算是你长者的了,但园中的花草树木,我并没卖给你,佛陀究竟是什么人?你肯这样为他热心?现在,请你允许我把这些树木供养佛陀好吗?”须达长者听太子如此一说,就把佛陀怎样伟大详说了一遍。太子深受感动,万分欣慰。
精舍建成,须达长者马上迎请佛陀和僧众们到来,因为是给孤独长者布施的园,陀太子布施的树,所以佛陀就用他俩人的名字,把这精舍命名为“树给孤独园”。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成他赤贫原因的一次。
须达长者因乐善好施,而致赤贫,差点就给饿死。他已经到了库空如洗,手无一钱的地步,后来,在垃圾堆中捡得一个木斗,木斗的质料是无价之宝的檀木,但因为不洁净,市上很少有人收买,勉勉强强才换得白米四升回来。
须达长者的太太,量了一升米,才煮熟,门口站着舍利弗,来托钵乞食。她高兴地把一升米煮成的熟饭,都供养给舍利弗。
她又再拿了一升米去煮,正当煮熟的时候,目犍连又立在门口。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
第三次的熟饭又供养给大迦叶。
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升米了,正将煮熟,佛陀到了,她想:“刚剩下这升米,才煮熟。佛陀就到了。莫非是应受的苦报已毕,新福将要现前?”于是把锅里所仅余的饭,悉数供养佛陀。
佛陀亲口为他们一家祝愿说:“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刹那顷,家人来报喜讯道:“家里的金银钱财,珍珠宝贝,和仓库中的米谷布帛,不知什么原因,堆得满如山丘,比前富有的时候还要多。”
须达长者心中明白,这是佛陀怜念所致,于是大设斋供,供佛及僧,虔诚地求佛陀说法,使大家都受到很大的法乐。
把自己的所有,布施给人,看是穷了,但种子埋在土地里,迟早总会收获的。
修行十想,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比丘们!若能修行此十想者,得以尽除有漏烦恼,得至涅槃。还有,十想之中又以“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最为第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修行“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并以坚固之信心落实观行的比丘,一定能超越渐次而速得证果。
所以比丘们!若在树下闲静之处静坐时,应当思惟此十想,大众应当要如实地修习。所有比丘听闻佛陀的开示后,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有一次因缘,一位比丘来到世尊面前,头面顶礼佛足,坐在一旁后禀白世尊:如来今日对比丘众开示:“能修十想法门,便能断除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净行。”但是,世尊!我不能堪任修行十想,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欲心很重,色身意念欲望很炽盛,无法止息。
当时,世尊告诉这位比丘:“你现在要舍弃清净想,思惟不净想;舍弃常想,思惟无常想;舍弃有我想,思惟无我想;舍弃可爱乐想,思惟不可爱乐想。怎么说呢?假使比丘思惟清净想,欲心便炽盛;若思惟不净想,便无欲心。
比丘!你们要知道,贪欲就如同粪坑聚集,污秽不净;也如同鸲鹆(八哥)鸟,吵杂多声;贪欲就像那毒蛇,既已吐出毒液,再无吸回之理;贪欲如太阳消融的冰雪,幻化不实,因此要经常思惟舍离贪欲,就好像远离弃尸冢间一样。”
“贪欲好似蛇的唾液含有巨毒,将还伤害己身;
也像是饮用碱水,无法解渴得到满足;
也如同容纳众河流的海水,不曾满溢;
欲望足以让人畏惧,如同罗刹恶鬼聚集的村落一般;
欲望也好比怨家,应当要恒常远离。
贪欲更像涂在刀上的蜜,只有少许滋味,舐之却有割舌的苦患;
贪欲就像路旁的白骨,一点也不可爱;
贪欲也如同粪坑所开的花,即便外形好看,也不觉得有丝毫芳香。
贪欲又好比彩绘画瓶,里面却装着丑陋秽物,并不像外观一样殊好;
贪欲也像聚集的泡沫一样,转瞬间即消逝,一点也不牢固。
所以,比丘!你要远离贪欲之念,思惟不净之想。现在,比丘!你要忆念过去迦叶佛所奉行的十想,重新深入思惟,有漏的烦恼心便得以解脱。”
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后,悲泣流泪无法停止,立即顶礼佛陀,禀白世尊:“是的,世尊!弟子长久积习,愚昧迷惑,如来亲自开示十想,我才明白要远离贪欲的重要。我现在向如来忏悔,以后更不再犯!恳请如来接受我的忏悔,宽恕我过去未能及时忏悔之愆尤。”
佛陀对比丘说:“佛听许你改过不要再犯,也不要不肯奉持如来所开示的十想观。”
这位比丘听闻世尊的教诫后,在闲静之处克己精进,思惟十想观法,如同其他随佛剃除须发,披三法衣,修无上梵行的出家众,进一步以行满愿,如实了知自己已经不再受生死系缚,成就清净梵行,所作皆已圆满成办,永不再受生轮回,即证阿罗汉果。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个个欢喜奉行。
如何得财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
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园中经行,一位容貌庄严殊妙的天子来到佛前,
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说偈问道:
如何获得好名声?如何获得广大财?
如何获得名流传?如何获得善友亲?
佛陀也以偈语回答天子所问:
持戒能得好名声,布施可得广大财,
真诚实语名流传,恩惠普施善友亲。
天子听闻佛陀宣说的法义,欢欣喜悦,再次顶礼佛陀。
善名美誉、财货利禄,为世人所喜爱,也为天人所求。一个人如果能够奉行佛陀所说的布施、持戒、不妄语的教示,必定能在今生后世获得广大的利益,得到无尽的善法功德。所谓“布施如播种,善心如禾苗”,有播种必然有收成,这是千古不变的因果定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Qs2DXMBnkjnB-0zHR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