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淄博的区县中,有两个地方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一个是博山,另一个就是周村。
周村女人不似青岛女人那么时尚靓丽,不似上海女人那般婉约雅致,但周村女人身上流露出的灵秀,是生活里随时让人感到慰籍的风景 ,是在众人中被你一眼认出的气质,浑身上下透着自信与从容。
漂亮和美丽都不足说出周村女子的韵致。周村的方言里有些特殊的发音,从她们嘴里说出来更是别致动听,例如学生的“学”念xiao、“拐弯”的“弯”字,在这里发音成了“歪”。上班的“班”字被读成“bai”。这些音,掺杂在独特的周村普通话中,在外地人听周村女子说出来简直就像听歌一样迷人动听,别具一番韵味。(也有外地人悄悄地说,周村女人说数字8时,有点不太悦耳,但瑕不掩瑜。)
自古周村出才女,清朝康雍年间,在美丽的孝妇河畔的张坊村,有一位文才超群的闺秀,她叫王碧莹。王碧莹以清新之作冲破台阁体的荆棘独立卓行,故当时就有人把她和李清照比肩而论。碧莹在当时才名大振,其诗作使那些博览群书的文人墨客们赞叹不已, 牟山人刘其旋在其传后大发感慨:天地间原有诗钝根,人不自解耳。清风明月时时送与巾帼中,能不相负者,惟王碧莹,李易安是也。
周村女子的美丽闻名遐迩,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周村的花灯,周村花灯就是商业与艺术的一次完美的结合,周村花灯名扬四海,每到元宵挂灯时节,外地客商云集周村,而晚间的周村女子皆装扮得光彩夺目,她们走在街上,脚步轻轻,腰胯轻摆,于嘈杂的闹市里,独逸出一份清秀,让人不由得就想起清清池塘里的那一只婷婷的荷。与周村花灯相映成辉,灯下美女,各地客商惊叹周村美女如云,堪比苏杭。
周村是一座纺织服装名城,从汉代到唐代,周村一直是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周村有一座历经历史风霜的董永墓,“文革”前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织女祠。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村的丝绸生产是七仙女从天上带来的,天上取样人间织。三国时曹植《灵芝篇》记述,董永卖身为奴后,与天上的织女结为夫妻,织女十天内织锦百匹,使他得以偿债赎身,织毕凌空而去。但织女的织锦技艺却留在了当地。所以周村女人心灵手巧,创出了大染坊、飞天丝绸、凯利丝绸和兰雁牛仔等名牌产品,远在天庭的织女如今看到周村女人的表现应该非常欣慰吧。
周村女人善解人意,她知道男人既很刚强又很脆弱,因此,她总是很小心地不去跨入男人的精神世界里的那些禁区。假如有一天,夫妻因某种事情吵架了,周村女人绝不会和男人斗气斗勇,在外人面前总是相敬如宾的样子,给足了男人面子。周村女人在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令许多男人也自叹不如的博大胸怀。
走在雨后古商城的大街上,步履间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青砖、高墙、瘦巷……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的店铺,有一种时光倒流,穿越时空的感觉。不禁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恍然间一辆人力三轮车载着一个时尚的周村女孩从身边走过,打断了思绪……
如今的周村女人把精致时尚和简单舒适统一起来,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品味,更活出了只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美如丁香,却不再结着深深的怨愁。
【图片选自周光平“风华绝代 旱码头”,特此致谢!】
作者介绍
吕强,笔名小吕飞刀,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周村区大街街道办事处,自幼喜爱文学,文章散见于各级报刊,偶有获奖。喜欢听着优美的歌曲,安静的在最爱的文字里徜徉,让心在音符和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中得到舒展,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扫描二维码 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