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座“留都宫殿”,仅次于紫禁城,有什么不一样呢

2019-10-18     心语视画

沈阳之旅,有一个地方最不能错过,那就是沈阳清故宫。提到故宫,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京紫禁城,这座明、清二朝的宫殿建筑群,以其600多年的人文底蕴,精美的皇宫建筑及其收藏的众多国家珍宝,成为游客络绎不绝打卡的古迹。无论是去与没去过的,都能从文学作品和诸多影视剧中感同身受。在历史的风云中,我们知道明朝的前皇宫在南京,可惜只剩下一些残景,而满清的前都城在东北的沈阳,这里有着以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和皇太极开创的大清前皇宫—沈阳清故宫,它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知道沈阳故宫,最早来源于刚刚开始的网络,当时就觉很神秘。这个国庆前夜,带着疑问,特别选择乘坐绿皮火车来把记忆带到遥远,在摇晃的车厢中寻觅着它的故事。沈阳故宫的历史虽没有北京故宫的深远,但影响力也是非同一般。它始建于1625年,算算也有近400年的历史,又叫“盛京皇宫”。顺治元年迁都北京,这里成为“陪都宫殿”,留下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不仅成为东北的第一大胜迹,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盛京皇宫”位于沈阳市中心,它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从外观整体上看,沈阳故宫建筑的色调也是沿用的朱红色,格外耀眼,十分的气派,让人似有穿越之感。相比北京故宫,似乎是它的缩小简化版,但如果仔细看下,会发现无论在建筑规模、样式、和典藏文物等方面,都是独具特色,充分显示着清初宫城建筑的风貌。

大清门前东西各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牌坊,叫文德坊和武功坊,虽没有护城河环绕,但高高的围墙仍具有一股难以抗拒的气势;各个殿顶铺的是黄琉璃瓦,镶的是绿剪边,飞翘的屋顶上脊兽排列也是略为不同;方形的殿内大柱,少了江南味而多的是散发着北方蒙、满民族之风,外观上的种种与之不同,让人不由产生极大的兴趣与探索欲而慢慢细探。

东路大政殿、十三王亭建筑依照八旗行军帐殿,安主次分布二边,形成国内外独一无二的“账殿式”风格,让人遥想当年八旗子弟锐不可挡、英勇善战的雄风。中路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与北京故宫的“殿高宫低”正好相反。这些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质材料,榫卯结构,不用一个铁钉,巧夺天工的建起一座座巍峨宫殿,具有一种质朴、原始的美,令人赞叹。

这正是沈阳故宫令人心动之处,原汁原味。代表着清初文化的遗存,更具有满、蒙民族的生活特点。其中大政殿、崇政殿、凤凰阁等,是沈阳故宫中最重要的古建之一,规模宏大,内涵深厚,在建筑上除了极尽皇家精美气派,也体现着当时皇权的威严和奢华。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大政殿可以说是前清建筑杰出代表作,也是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是清朝奠基者清太祖努尔哈赤1625年始建。金龙蟠柱帐幄式的建筑,结合了汉、蒙、藏、满多民族艺术特色,殿两边如雁行的十王亭,既象征民族融合,又体现君臣听政和谐,视野开阔,倍具庄严威仪。这里不仅举行过清太宗汗位典礼,顺治帝入关前的登基;也成为当时盛京皇宫的标志性建筑,更成为今天沈阳的城市地标之一。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兴建,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典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里都明显感觉到气宇轩昂的皇家气势。清太宗临朝后,于1636年将后金改国号为大清,并在此举行了典礼。这里也是历代皇帝东巡时,临朝听政、接见群臣的大殿。至今殿内多处悬挂有用康熙、乾隆题咏诗章手迹制成的匾联,及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金字木匾,珍贵无比。

敬典阁:特别的它独门独院,于1748年乾隆继位后建成,这里有清皇朝的珍宝精髓,曾经是一座保存着清皇朝的族谱“玉牒”的院落,是清朝的档案馆,也是沈阳故宫近年才开放的院落。“玉牒”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皇族家谱,共1060册,其中满文528册,汉文532册,如今已存放在辽宁省档案馆收藏。

凤凰阁:原名翔凤楼,精美、雅致。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沉淀了三百余年的古韵。它在整个宫殿中最高、也最为醒目;二十四级台阶之上再筑的三层的楼阁,巍峨壮观;正门上额是乾隆皇帝御笔“紫气东来”的金字横匾,刚健雄劲。这条通往后宫的大门只要关上,帝后寝宫区不仅成为一座居高临下的森严城堡还兼具军事瞭望功能。站在这里俯瞰整个沈阳故宫,似乎体会到了当年皇帝登高望远,君临天下的风范。

文溯阁:1781年乾隆时期所建,这是闻名于世的《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是建在宫廷中最大的一所存书馆,堪称世界图书馆之瑰宝。黑色的琉璃瓦绿剪边,取之黑色代表水,书忌火,寓意“以水克火”之意,极为讲究。

无论是孝庄太后的太福宫,还是清太宗的清宁宫,海兰珠宸妃的关睢宫,当走进室内,会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神秘与富丽堂皇,似乎大炕、桌子、摇篮、铁锅就是这里每个寝宫的标配。起初看见室内的大铁锅还以为是他们取暖的火炕,其实这是满族人信奉萨满教用来祭祀用的工具。这些难得一见的满清文化风俗,古朴鲜明而又富有着人情味。

宫内的各个博物馆,既可以了解满清的近三百年历史,也可观大清皇帝的御用之物,及各式满、藏服饰,珐琅、漆、瓷器和书画、雕刻等无数珍贵艺术品,真是大开眼界。其中一把皇太极御用的鹿角椅,据说椅的扶手和椅背是用皇太极亲手捕获的一头麋鹿角所作,靠背的正中,还精心雕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一首,极为珍贵,堪称世界唯一,成了沈阳故宫内的镇馆之宝。

游走其中,凤凰台下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显得玲珑有致、结构紧凑。大家都知道,古建筑保存不易,历史上的“龙兴之地”亦是未能幸免列强铁蹄的践踏,幸运的是,如今仍能完整地保留古建筑100余座等,实属不易。

从沈阳清故宫出来,回望秋日下的皇城,无限感怀,它见证了二代帝王的戎马倥偬,枭雄一生,从一个马背上的古老民族,一跃成为央央大国的民族英雄,其曾有的非凡雄心与磅礴的气势十分清晰的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萦绕不散,耐人寻味。

我是心语视画,用心看世界,分享身边美好。喜欢的话,就多评论,多点赞,多收藏哦。

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7zT5W0BMH2_cNUgAK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