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坚守期,儿子给我的启发:不要让爱变成伤害

2020-02-26   父母圈



自动隔离第三十天。不知不觉已经闭关一个月了。有那么瞬间的恍惚,不知道是在人间还是在梦境,或者是做梦到了人间。随着新闻里每天减少的确诊人数,外界的信息完全闭塞。比如道路口被封堵,还是从送菜的师傅那儿得知。无论怎样,阻疫战总是有成效的,全国人民的胜利指日可待。

突然想起前几天我跟儿子聊到的话题。说到他上小学时,没有参加心理学学习的我,是如何运用强势、掌控、打压、暴风骤雨般的强制方式对他进行以为的教育,并因此对他造成了伤害。也谈起后来看到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后的后悔莫及。希望他能把曾经感觉很受伤的事情讲给我听。或许是诚心打动了他,他跟我讲到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去我闺蜜开的超市拿了两罐饮料(没弄清楚当时是闺蜜给的,还是他自己要的),一罐给了院子里的小朋友,一罐自己喝而招到我凶恶攻击的事。可笑的是,我居然仿佛记得这件事,却忘了当时是怎样对待他?人类自我保护的机能是多么强大,它会自动选择遗忘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事实而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

儿子说,当时我在大街上遇到他们的(他和小伙伴),得知是在人家超市拿的后,不仅在大街上对他狂吼乱叫,当场扔了他的饮料。回到家还当着他小伙伴的面,让他跪下认错。儿子说的时候,为了不让我难堪,尽量显得轻描淡写,可是我却感觉到刺骨的羞耻与屈辱感。当我随着儿子的描述,回忆起那时的画面时,真的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子。

一个多么无知,愚蠢,自私的女人呀!表面上看是在深明大义,教育孩子不能随意找别人要东西,骨子里却在对幼小的孩子耀武扬威,表达自己仿佛不可一世、振振有词的霸气。


好想时光倒流,让我早点学习,早点清明,让我能有机会重新用儿子能体会到的爱,温暖他幼小的心灵。那时的他该是多么无助,多么恐惧,多么羞耻,多么委屈……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在儿子感受到妈妈温柔的包容和安全的呵护下去了解:饮料是怎么来的?如果是自己要的,那为什么要找别人要?是妈妈没有达成他的需求吗?他希望以后妈妈怎么做?妈妈再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一起商量,以后再遇到同类的事该怎么办。

事过境迁,给儿子造成的被伤害的情绪依然还在。这也许就是我走上,以心理学的方式面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工作潜在的影响吧!因为看到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对孩子的伤害(这件事还只是他愿意说出来的一件。还有多少我已经遗忘,而在他心里落下的伤痛还不得知)。所以想用我在教育和亲子关系中走过的弯路,得到的教训,总结的经验,再运用这些年所学的理念,希望唤醒更多的家长。唤醒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以为深爱着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把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那么,当我们想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几种场景非常不适合,千万要避开:

一、不要当众教育孩子。

孩子们都有自尊心,都有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所以,即使发现孩子犯错也不要当众批评和惩罚他。而是要在家里,找一个适当的时机通过询问孩子获得真实信息,了解孩子的需求后,再教育引导孩子使用合适的解决方法。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在那一刻被打压,后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疗愈。

二、不要在夫妻双方闹矛盾的时候教育孩子。

因为在夫妻矛盾期,孩子很容易成为夫妻因矛盾引发情绪的承接点,因为夫妻之间的问题引发的情绪暴力,在教育孩子的那一刻,弱势的孩子会成为暴力情绪下的遭殃者。

三、不要在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教育孩子。

这个适用于年龄较大一点的孩子(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较早的有了自己的个性)。当你觉察因为某件事孩子已经有了负向情绪时,此时的教育无异于一点就爆,结果是两败俱伤。

四、不要在早上教育孩子。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正是储备好能量应对一天的任务的最佳情绪酝酿期,也许你的一场晨起教育,让孩子带着一天的负向情绪面对,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

五、不要在饭桌上教育。

“ 吃饭的时候不要教孩子啊!” 这是我的妈妈给全家的一个告示。所以,从小到大,我们姐妹没有在饭桌上挨过批评。妈妈总说,吃饭的时候教训孩子,吃进去太多气,对身体不好。话糙理不糙。进食时的平静和愉悦能给食物最好的消化和吸收,保证孩子身体机能的良好运行。

烦请看到的爸爸妈妈们都能认真内化,尽量做到。千万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辙,让我们自以为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文/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