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荔枝别超过这个数,否则很危险!超全荔枝安全食用指南!

2020-05-30   五谷营养健康

原标题:每天吃荔枝别超过这个数,否则很危险!超全荔枝安全食用指南!

每年5~7月,都是荔枝上市的最佳季节。作为“南国四大果品”之一,荔枝不仅好吃,还具有补脑健身、消肿解毒、理气止痛、补肝益脾等功效,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但与此同时,吃荔枝会得“荔枝病”、会上火、会造成酒驾等传闻也甚嚣尘上,让人不免担忧: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到底怎么吃荔枝才“安全”呢?

荔枝病简单来说是一种“低血糖症”,它是指某些人进食大量鲜荔枝后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四肢阙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表现,如果救治不及时,确实可能有生命危险。

但荔枝这么甜,吃了怎么反而会降低血糖呢?

首先,荔枝的糖含量高达17%左右,如果一次性食用太多或是空腹进食,人体会反射性地大量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快速降低,引起低血糖反应;

其次,荔枝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特别是没有成熟的荔枝中毒素含量更多。它们能通过一些反应影响人体生成葡萄糖的能力,促使急性低血糖的发生。

安全吃荔枝,最忌这3点

不过荔枝病的发生有3个关键词:大量吃、空腹、未成熟,一般注意好这3点,荔枝还是能放心食用的。

每天吃荔枝量不要超过200~350克,也就是大个荔枝一天吃8~9颗、或是小个荔枝一天吃11~12颗就够了,儿童患病风险更高,一天吃最好不超过5颗,老人、糖尿病人同样不能贪嘴;

最好不要空腹吃荔枝;

不要吃没有成熟的荔枝。

俗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荔枝吃多了真的会上火吗?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荔枝性温,非常适合脾胃虚弱、寒性体质的人群食用。但温性的食物吃得太多,的确很容易“上火”,导致痘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痛、大便干结、小便赤黄等症状。

西医虽然没有“上火”的概念,但荔枝的高糖分会让口腔处于高渗状态,使人口舌干燥,还会加重痘痘,引起口腔炎症,这些症状和中医“上火”的表现非常相似。

2个妙招,预防上火

在吃荔枝的同时喝点淡盐水,可以预防上火。

把荔枝连皮一起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冷藏一会儿,食用时拿出放到常温,在避免上火的同时还有解滞的功效。

荔枝如果储存过久或是保存不当,很容易发生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其糖分含量很高,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自然也比较高。

高糖分还会给口腔细菌提供养分,加速细菌代谢,增加酒精、乙酸、甲烷等物质的生成,从而引起酒精测试仪的误报。所以每年到了荔枝季,就总有吃了荔枝“酒驾”的新闻出现。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食用完荔枝后几分钟,酒精含量就会降至正常水平。吃完荔枝后多漱漱口也能帮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荔枝主要有5种:

三月红:上市最早,是荔枝中最早熟的品种。皮厚、核大、肉色黄白,味道酸中带甜。

白糖罂:一般在五月下旬成熟,果皮鲜红且薄,果肉乳白、汁少,味道甜蜜蜜。

妃子笑:最有名的品种之一,果皮青红,果肉细腻,果核小,口感脆爽,微微带酸。

糯米糍:一般要到7月上旬才成熟,果形大,果皮刺感不明显,核小、肉厚、汁多,口感清甜。

荔枝王:个头最大,果皮呈紫红色,肉质厚实,汁水丰富。

虽然品种很多,但要从中挑选可口的荔枝,还是有3个通用方法可以帮你的。

挑绿中带红的

一般果皮绿中带红的荔枝,成熟度才是最佳。

挑扎手的

果皮凸起尖锐、纹路深、有点扎手的荔枝,一般都比较新鲜,果核也比较小。

挑有“果肩”的

荔枝蒂部周围略微凸起的部位叫做果肩,一般果肩越丰满,荔枝品质越好。

昨天,“荔枝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个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大家纷纷晒出自己所认为的荔枝最佳吃法:冻荔枝、荔枝冰冰茶、多肉爆浆荔枝冰淇淋……今天豆苗子也来教大家2个荔枝花样吃法,让你除了剥皮吃之外还能拥有更多的选择。

贵妃荔枝虾

食材:荔枝、虾、毛豆、红心火龙果、蛋清、生粉、番茄酱

做法:首先用刀把虾肉剁成虾泥,放碗中反复摔打让其上劲,再加入盐、蛋清、生粉搅拌均匀。然后把荔枝去核,在中间裹上生粉、塞入虾泥,入蒸锅蒸5分钟左右。

锅中倒入火龙果汁、番茄酱、少许盐炒匀,放入荔枝虾,让其均匀裹上酱汁,最后下入毛豆,煮熟即可出锅。

荔枝炖鸡

食材:鸡、荔枝、姜、八角、葱、花椒

做法:取一只约1斤重的嫩鸡,处理干净,入沸水焯烫约3分钟,捞出过冷水洗净。用纱布把八角、姜片、花椒、葱段包好,和鸡一同放入锅中,炖煮约1小时后放入去核荔枝,再继续炖15~3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