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东部战区航空兵某旅进行跨区域、跨昼夜机动训练,歼-11B战斗机连续跨越十多个省市,起降多处陌生机场,并在陌生空域进行训练和演习。远程跨区域、跨昼夜演练不但锻炼了部队飞行员在夜间和复杂气象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国产装备的战斗力。
歼-11战斗机是我国在俄罗斯苏-27SK基础上进行国产化的型号,目前歼-11主要分为两种型号:歼-11A和歼-11B,其中歼-11A是在1998~2005年之间,中国用俄罗斯提供的零部件,自行组装的苏-27SK型战斗机;歼-11B型则是中国在掌握苏-27SK战斗机的全部技术后,自行开发的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歼-11B战斗机的气动外形虽然和苏-27SK相同,但是内部的飞控、火控和飞机材料都进行了大幅变更,可以算是中国自行开发的型号。
目前的歼-11B型战斗机大部分换装了国产"太行"发动机,火控雷达也换成纯国产的型号,以便使用各种国产武器,歼-11B还安装了中国自己开发的数字式电传操作系统,以替换原先俄罗斯的模拟式电传系统,再加上大量国产复合材料的使用,在减轻飞机自重的强情况下,还提升了飞机的载荷能力,并强化了机身强度,从而彻底摆脱了苏-27系列战斗机的"跨音速陷阱"问题。从客观上说,歼-11B真正把苏-27战斗机的气动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
歼-11B型战斗机主要承担空优任务,其主要机载武器为国产PL-8、PL-10、PL-12等空空导弹,其中PL-12导弹的基本性能和美国的AIM-120导弹相当,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性能上优于俄罗斯的R-27和R-77导弹。不过歼-11B型战斗机受各方面条件影响,虽然空战性能出色,但是多用途性能比较差,因此不大适合进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
在目前我国的空战体系中,歼-11B型战斗机主要承担日常巡逻和防空警戒任务,同时由于该机航程大,也经常用于监视和驱逐来历不明的各国飞机,是我国目前承担防空任务的主要战斗机。目前沈飞针对歼-11B型战斗机还提出过一个大改方案称为歼-11D型战斗机,该升级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歼-11的机体,从而让其可以携带大型空对地和空对海弹药,同时使用歼-16战斗机的AESA雷达替换了原先歼-11B战斗机上的平板缝隙雷达,让歼-11具备和歼-16相同的多用途作战能力。不过由于解放军如今已经开始批量接收歼-20隐身战斗机,所以对歼-11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未来歼-11D大概率会作为一种升级方案,用于升级改造现役的歼-11B,而不大会重新生产。
本次东部战区歼-11B战斗机执行跨区域、跨昼夜训练充分展示了歼-11B型战斗机卓越的战斗力,同时也说明,歼-11B战斗机确实宝刀不老,依然是解放军空防作战的尖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