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战争是残酷的,而且发生战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没有时间规律,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斗。而人在正常生活中,都需要休息,每个人在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睡眠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在枪林弹雨的沙场上,行军和战斗都对人的体力有着巨大的消耗,并且一直保持高度的紧张,想要保证一支军队有着超强的战斗力,就要保证部队的官兵休息好,睡觉是一个头等要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外也进行了战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候比较艰苦,我军作战装备比较弱,就这样也能打败装备一流的国家,我们靠着顽强的意志。而接下来最艰苦的就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越南山地和潮湿的环境中,解放军是怎么宿营睡觉的呢?
在战斗时候,由于战况比较激烈,有时候需要换阵地,甚至一天要换几个阵地,全员必须全部保持战斗状态,根本来不及搭建帐篷,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战壕中度过。晚上宿营就在战壕和防炮洞中度过。在战地宿营时候,一般会有一米左右大小的防炮洞,人员可以在里面坐着睡觉,下雨天时候穿着雨衣在里面睡觉。可以拿一些杂物进行倚靠,或者拿一些树枝作伪装,这里面睡觉还是比较安全的。这种宿营的方式比较简便,战士们除了战斗装备,只需要塑料布防潮和一个毛毯即可。
除了战斗,还要防守阵地,广大指战员防止敌军炮击或者偷袭,通常是将漫长的战壕分段用树枝平铺,上面盖上茅草,草上再用土压上,然后插上树枝伪装,这样在阵地上面的战士可以放哨,下面的战士可以轮番休息。这种宿营的方式可以防止雨水的侵袭。雨水大的话,坑道内如果有积水,可以转移到防炮洞内睡觉。大部分时间,防炮洞非常潮湿,战士们拉起一块塑料布,地上再铺上茅草和塑料布,可以住宿。不下雨的时候也有在防炮洞口直接铺上干草,盖上毛毯宿营。
当然也有边打边前进的阶段,这个时候就是在散兵坑进行宿营。每2人挖一个长2米,宽1.2米左右的土坑,用树枝伪装,有点像二战时期的散兵坑,这样战士们可以在里面宿营。睡觉的时候,在地上铺上一层塑料布,防止地面的潮气,在塑料布上铺上一层茅草,然后可以盖上毛毯躺着睡觉。这种宿营方式构筑比较方便,便于隐蔽和观察,还能在战斗时候进行警戒和进攻。还能防止炮弹的杀伤,当然不能直接百分百防止炮击,可以防止部分弹片的侵袭。
汽车兵的条件稍微好一些,住在驾驶室和后面的车厢内,当然也有一些士兵在车底下宿营。而两辆车之间还能挂上吊床休息,这辆之间可以挂上3个吊床。吊床宿营方式相比在地面好得多,至少可以摆脱地面的潮气,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离远了,并且透气性比较好。
所以说,在对越反击战时候,我军的宿营方式由很多种,也正是因为在此期间的大胆尝试,为我军野战宿营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在热带地区的丛林,水气比较大,雨水多,植被覆盖率比较高,水资源丰富,也可以便于修建简易的睡觉场所。并且利用杂草,树叶,树枝以及林木组成简易的宿营场所,可以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之下,让战士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qu1GngB8MnI47Ij-2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