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 任利群
病案举例
一位老人知道自己有心率失常,却不愿接受正规治疗,坚持要回家休养。一天早上洗漱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抢救后虽保住了性命,但老人由于心脏病变摔倒后继发大面积脑出血,从此瘫痪在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点评
说到心脏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冠心病,心梗、心肌缺血、心绞痛都属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危害也非常大,80%的心脏性猝死来源于心率失常,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在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占全球六分之一,而80%的心脏性猝死来源于心率失常。但是,老百姓对心率失常的认识严重不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对心律失常的认识远不及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发生异常,大于100次/分钟是心动过速,小于60次/分钟是心动过缓,这两种都是不正常的,都要及时追溯原因。
老年人心率失常早期往往只出现轻微的心悸、胸闷、头晕,偶尔有心绞痛,很容易忽视。即使只有轻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甚至急性心衰。特别是冬季寒冷刺激会引发血管痉挛,进而引起心肌或脑供血不足,发生猝死事件。因此,这类老人应定期到医院体检,监测病情进展。
很多人都认为心脏疾病是根治不了的,只能终身服药控制。但是,有三类心率失常是可以完全治愈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慢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通过智能化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基本可以达到治愈;快速心率失常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达到完全根治;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可以部分得到治愈,部分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是致死性心率失常引发的,可以装具有起搏复率功能的起搏器,有效预防心脏猝死。
老年人对心率失常的常见误区有以下四点。
置之不理。对心率失常认知不足,认为不是大问题。发作的时候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就过去了,就是难受一小会儿,对自己没有什么大影响,不需要去医院看。其实,已经明确有心率不齐的老年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治疗。
杞人忧天。一些老人看到心率失常的相关报道,就整日提心吊胆。建议:如果确实有心慌的表现,就在不舒服的时候摸摸自己的脉搏,看心跳是快还是慢,大于100次/分钟和小于60次/分钟都要当心。有些老人会有心前区的疼痛,测血压发现明显的升高或下降,那么未来就有发生心率失常的高风险。
过度治疗。有些老人一发现自己有心率失常就特别恐惧,会病急乱投医,导致不科学用药和过度治疗。有些药物是会导致心律失常的,过于紧张、过度治疗也会加重病情。
擅自减药停药。有些老年患者认为凡是药都有毒,服用后症状减轻就会擅自减量或停药。在用药的时候,是否要减药或停药一定要征求医生的建议,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来源:医药星期三
图片:网络
编辑:彭海波 曾旻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_nApW8BUQOea5OwHP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