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碘粒子却有效射杀肿瘤,成医生手中的治癌“神器”

2020-04-13     健康杏林

本文点评专家、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院长、教授 滕皋军

教授 郭金和 教授 张福君


病 案 举 例

13年前,68岁的老李查出贲门癌肝转移,受尽了化疗的折磨,射频消融等治疗方式也无济于事,在治疗“走投无路”之时,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教授团队为其进行了碘粒子植入术,术后随访发现,肿瘤病灶在慢慢缩小。虽然之后几年,也出现了3次肝脏转移,但是每次只要碘粒子出马,就能将肿瘤击破。在去年6月份又发现小病灶,再次植入碘粒子后,老李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


专 家 点 评


有碘粒子加入,在抗击肿瘤的战役中,总是捷报频传,这是由于碘粒子兵力精良,兵法高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分会主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科郭金和教授介绍,碘粒子的作战兵法,一般是通过CT或B超设备,对肿瘤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锁定“敌方目标”。在影像引导下经过穿刺,悄悄将碘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根据肿瘤大小与位置,精心布点,放置足够数量的碘粒子,由内向外“引爆”肿瘤细胞。


碘粒子精明能干,只对肿瘤进行剿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这一阵法,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直接、可重复进行等多种优点,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据介绍,放射性碘粒子技术在中大医院开展16年来,近5000名患者成为碘粒子打击肿瘤战役的受益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主委张福君教授介绍,目前碘125粒子的适应症已推广至全身各处实体肿瘤,甚至包括颅内肿瘤。


该技术的创始人、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中大医院全球首创粒子支架技术,碘粒子搭乘支架的快车,打击肿瘤能力再升级。撑开的支架既能“疏通管道”,又能进行局部放疗防止肿瘤再次生长,可以说是“一石二鸟”。这就打破了碘粒子原本只治疗前列腺癌实体肿瘤的局限性,目前该技术出口到欧盟,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最常见的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在解决吞咽困难的同时,对肿瘤进行局部内照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放射粒子支架技术已由食道延伸应用到胆道梗阻、气管狭窄、肝癌晚期门静脉癌栓治疗、下腔静脉癌栓治疗等多个领域。


碘粒子的威力声名远扬,力克顽敌,众多棘手的肿瘤败在它手里。据介绍,碘粒子“战场上的老朋友”有前列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或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及椎体附件广泛转移的实体肿瘤。肿瘤家族里比较小众的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脊属瘤及口腔内的肿瘤、眼部肿瘤、皮肤癌等,胆管癌、食管癌等空腔肿瘤等,见到碘粒子也闻风丧胆。碘粒子的“劲敌”,一般具有对于外科治疗不理想、放化疗不敏感、肿瘤细胞生长较慢等特点。


虽然碘粒子威力大,但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作战,战力更是大增。碘粒子植入术也与其他介入方式一同对抗肿瘤,如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也先用微波消融方式,把肿瘤烫小,然后再进行粒子植入,“剿杀”残兵。还可跟骨水泥并肩作战,既抑制肿瘤细胞又加固骨骼、缓解疼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经皮穿刺组织间放射粒子植入术,虽然能够减轻疼痛、抑制肿瘤、延长生命,但是越早植入碘粒子,效果越好,因此患者应尽早接受这种先进的介入微创治疗。碘粒子往往成为肿瘤病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来源:《医药星期三》

图片:网络

编辑:彭海波 曾旻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本报全国邮发,邮发代号47-66。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K30enEBrZ4kL1Vi2H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