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疫情何时才能结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暴发于隆冬时节,与之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也出现在冬季,但于次年6月消匿。
这令人不禁猜测,新冠病毒是否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消失?
温度、湿度对病毒传播有何影响?
季节对病毒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温度上。杨占秋说,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温度升高时,活性(感染性)都会下降。
在56℃环境下,半小时内,所有病毒都会灭活;在100℃环境下,5分钟之内,病毒便会死亡。
而在常温(25℃)环境下,病毒活性在24小时后下降,可存活1~2天,其传播力、感染性都会大幅下降。
针对新冠病毒的一些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一项研究发现,温度与病毒传播存在联系,低温低湿加速病毒传播,温度上升则可能对疫情有抑制作用。
但也有研究认为温度、湿度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不大。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的一项研究成果提示,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播能力并无明显减弱。该研究分析了一例浴室内新冠病毒聚集性传播事件,1名男性患者在确诊前到洗浴中心洗澡,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相继传染8人。
对此,专家分析,该案例发生时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由环境内病毒引起感染的概率较小,更大的可能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而感染,毕竟环境“杀死”病毒需要一定时间。
来源:综合自生命时报、环球网
编辑:彭海波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本报全国邮发,邮发代号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