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说(33)
同名公众号:导演的烟蒂,求一波关注
封建思想下,新股发行犹如洪水猛兽。
封建思想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盛水的容器,每一个股票都是一个小水桶,新股发行就相当于增加水桶,而水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水桶多了,水位就自然而然的下跌了,体现在实务环节,就是指数下跌。
还真别说,封建思想这逻辑杠杠的,有模有样。
具体来说,市场确实是可以看做一个盛水的容器,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有效且正确的。同时,任何一个股票也确实类似一个个水桶,水桶数量的增加也确确实实会对总体水位造成影响。每一点都没错,可惜的是,结论却错的十分离谱。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思想是封建思想的原因。
封建思想这个词是近代创造的,意思是指过去整个民族数以亿计的人口都盲目的相信"天子"这个玩意真实存在,认为皇帝就真的是老天爷的亲儿子,有权力决定每一个人的生命。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封建社会,在整体社会权力结构的搭建上,也设计的相当精巧。这里尤其要表扬明朝,这个文官得到充分展示的朝代让华夏大陆一度彻底崛起,只不过这个关于"天子"的核心弊病却一直存在,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错的,一直延续到清末,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整个华夏社会也没有意识到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
封建,这种思想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一条严密的逻辑线上,某个重要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天子"并不真的是老天爷的儿子,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承受千万人的三跪九叩。由于这一个点出了问题,后面严密的逻辑推导过程都没有了意义,最终的结论就彻底扭曲了人和社会的本性。
新股发行有害论也是同样的封建。这种封建思想的逻辑线是,钱是水,个股是水桶,水桶多了水位就低了。这里有一个默认条件:每个水桶是同质的,一模一样的。然而,这个默认条件和事实情况完全是南辕北辙。
按照这种封建思想,每一个水桶都一模一样,那么资金也会平均分配到所有桶里,桶多水不变,水位降低。没毛病。只不过,资金的分配并不是无脑分配,在这个条件下,由于默认了水桶都是同质,导致了也默认了资金的分配是平均。于是,恐怖的蝴蝶效应就这么来了。
每个水桶都一样。
资金配置不存在智慧和取舍。
水资源的总量几乎不变。
结论——新股发行犹如洪水猛兽。
可惜导演并不是个封建思想下的牺牲品,假设条件是错的,结论哪怕是对的,也一定是巧合,站在科学的立场下,只有过程正确,得到的结论正确,才有实操的价值。过程错误结论正确,只能归类于巧合,是无法经得起推敲的,更是无法提高改善的。
封建思想认为,股票与股票之间没什么区别。整个市场弥漫着这么一种气氛,他们将市场分类成各种各样的板块。按行业的、按概念的、按事件的,其中最恐怖的就是"概念股",比如,时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市场普遍认为,锂电汽车时代的到来,会引发换车潮,然后所有概念股都利好,就会大涨。实际上很可惜,并不是所有概念股都大涨,真正翻倍的公司只是少数,翻倍了之后没有暴跌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为什么?
因为这种分类动作本身,不够精确。
同样是做锂电池的,A公司和B公司就是一样的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就是一样的么?宁德时代上涨比亚迪就要上涨么?
实际上,任意两个公司之间的差别,就像同一个班级里的任意两个人,差异都是巨大的。
这也就决定了,除非做分类的时候,投资者可以将口径精确到每个公司,否则,任何的分类都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由于公司个体之间的差异巨大,也就有了优劣之分,一个班里,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人。体现在整体上就变成了,整个A股市场,有80%的股票是垃圾股,剩下20%才具有投资价值。
很可惜的是,由于80%以上的投资者并不具备分析一家公司的能力,这些人绝大部分连上市公司的公告在哪看都不知道,更别提分析了。所以,在这些人眼里,水桶之间的差别确实不大,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人家真的认为没啥区别。
封建思想认为,市场的参与者和猪没什么区别,就像古代大家真的都认为皇帝是天子一样。既然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猪,那么也就没什么人会追捧优秀的个体,而是乱七八糟的去瞎买了。
有句很流行的话是这么说的。
"傻子买,傻子卖,还有傻子在等待。"
嗯,很贴切,所以你会看到,今天A概念大涨,明天B概念大涨,天天都是新概念。
然而很可惜的是,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人们的智慧非常强大。
金融学领域里有这么一句名言。
"资金是聪明的。"
总体上来说,资金确实是聪明的,他们总是在寻找长期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且利用一切值得利用的资源。
具体来说,这两年大家疯狂的炒5G概念股,但实际上,如果你拉开5G概念股的列表,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概念股都涨幅巨大,只有少数,极少数获得了翻倍,翻几倍的涨幅 为什么?
这就是市场整体资金的聪明之处。
散户眼里,这些股票只是5G概念股而已,而在聪明的投资者眼里,还有至少其他两个重要的标签。
第一个标签叫优质,第二个标签,叫国家大基金。
这里就不展开篇幅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挖掘一下,你会发现,5G概念股中,过去3年业绩持续提高,资产质量持续增强的公司,涨幅都是巨大的。同时,这些公司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股东——国家大基金。
所以,参与市场的资金压根就不傻。发行的新股再多,聪明的资金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取舍规则,聪明人都不愿意为垃圾买单。
继续深入,我们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市场中资金的总量变化,受到什么因素影响最大?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转化一下,到底是什么会引来市场的增量资金?
这样一说就简单了,打个比方。10个盒子放在你面前,9个盒子里装的是大便,唯一的一个盒子里装的是鲜花,选哪个?这看似根本就构成一个问题!
那么结论就来了,市场想要引入增量资金,就必须提高市场内资产的质量,换句话说,优质公司,多多益善。
优质公司如何增加?假设没有新股,只靠市场中存量的公司,优质企业数量会提高么?其实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根本不可能。
君不见,乐视网已经黯然退市。
君不见,暴风影音已经面临存续问题。
君不见,獐子岛的扇贝已经成了全球股民茶余饭后的笑料。
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个开源节流,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节流不能替代开源。害怕新股发行和拒绝开源完全是一码事,这有点类似清朝的闭关锁国,最后引来的只能是八国联军,可惜的是,过去十年和闭关锁国其实也没啥区别。
拒绝新股发行的这些年,拒绝注册制的这些年中发生了什么?
百度去了美股。
阿里巴巴去了美股。
美团去了美股。
腾讯去了港股。
能叫的上名字的独角兽,反正没一个留在了咱这,肥水都流到了外人田。
结果就简单了,当下的市场,如果不是外资大比例放开,恐怕真的是没有什么增量活水了,说是死水都不夸张。
还好还好,注册制总算是来了,毕竟正义是必须要迟到的。
一个市场想要走成慢牛,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活水,也就是增量资金。吸引增量资金需要市场开源节流,提高资产质量。新股发行和注册制就是开源的最佳手段。
结论就变成了,想要慢牛,赶紧注册制,赶紧发点优质的新股,市场缺优,久矣。
我们的注册制,已经迟到了20年。
最后一个重磅的变量,是时间。
封建思想下,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猪,股票与股票之间也没什么区别,时间再怎么拉长也没啥用,之前是死水,未来还是死水。
真实环境下,垃圾股遍地,聪明的市场先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市场中,优质投资标的的数量能够持续增加,假以时日,这些优质公司的市值就会越来越大,也就代表了其占指数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这些优质企业会彻底带动指数上涨,这种上涨是几何级的,也具有极强的持续性,且百利而无一害。
新证券法,终于算是来了,希望还不晚,希望未来A股市场可以留下中国希望的火种。
PS:这两天市场有点沸腾,写点悲伤的东西降降温,总有一些人并非是赌徒玩家,被市场搞的不冷静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