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年级的星星从学校回家,妈妈看到星星头上红肿起来,着急地问星星怎么回事?星星没多想,就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原来下午课间玩耍时,星星和两个同学一起玩耍,其中一名同学出了名的力气大,一时没掌握好力度,把星星推了出去,星星脑袋磕到了墙上。大家都没当回事,照样该上课上课,该玩耍玩耍。
第二天,星星妈妈提出送星星去学校,星星没多想,可妈妈并没有在校门口就和星星告别,而是领着星星径直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要求班主任把昨天和星星玩耍的两个同学家长叫过来,“因为他们两个孩子把我儿子的头撞红了,还有可能有轻微的脑震荡。”
这件事搞得沸沸扬扬,星星妈妈不仅大声呵斥两位家长平日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连平日深得人心的班主任都一起骂了进去,“你们老师平常怎么看小孩的?我这孩子本来可以考重点中学,被你们这么一弄,考差了谁负责?”
傍晚,星星妈妈得意洋洋地等待星星放学回家,她自以为自己替儿子出了头,解了气,学校里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的儿子。星星回到家,没说什么。
星星妈妈也没多想,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今天自己这么一闹,儿子在学校的日子更加难过,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大家都把他孤立隔离起来。
但星星不敢和妈妈说,因为他担心妈妈会因此再去学校大闹一场。
后来星星变得沉默寡言,很多事情都不敢告诉妈妈,因为星星只要吃一点点的亏,在妈妈看来就是要了她儿子的命,星星宁可自己把负面情绪和学校的不愉快消化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告诉妈妈。
而星星妈妈坚信是六年级的那次碰撞导致孩子有些脑震荡,才变得不爱说话。
我们身边有多少妈妈像星星妈妈那样,看到孩子在游乐场被其他小朋友推搡了一下,就冲过去着急替孩子出头;看到孩子在小区里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就着急买了一堆零食替孩子招揽朋友;看到有小朋友抢了孩子的位置,孩子还没来及介意,妈妈就上前替孩子“赶走”这群“讨厌的家伙”。
这些都是孩子的过度保护,这些保护源于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以孩子的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够替孩子抵挡一切不好的东西,他们美名其而言“是为了保护孩子”“为了孩子好”“孩子还小不懂事,我来替他做决定,不然他长大后要吃亏的”。
星星妈妈自以为替孩子解决了一件大事,却没想到这件事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孩子终究主要是要在那个环境里成长的啊,妈妈的这些过度保护到底是为了自己个人的负面情绪宣泄或是彰显自己特别有能力还是真的为孩子好呢?
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就应该慢慢地得体退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