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回去,哪场雅集是文人们最想参加的?排在第一位的当属1666年前琅琊王羲之号召发起的那场聚会。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初春,煦风和暖,右将军王羲之与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高平郗氏、太原孙氏等一众名士42人在会稽兰亭行列坐放言,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这千古一聚,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书法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中都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同时,他们达到了文人最向往的“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潇洒境界,却又痛快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对“一死生”无法掌控的无助。
元 赵孟頫 《兰亭修褉图卷》 25x429cm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雅集上,伴随流觞曲水,二十六位名士饮酒作诗,另外王献之等十五位未能按时交卷,依照规矩,各自罚酒三杯。
这些诗歌汇集成《兰亭集》其序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元 赵孟頫 《兰亭修褉图卷》局部
中国历史上,从西晋灭亡到东晋建立的这段时期,国家政权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都很尖锐。东晋帝室对于几个豪强士族既依赖又防范,这是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最主要的矛盾。
唐寅 兰亭雅集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52×64cm
由于“魏晋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政治之动乱造成思想之巨变。经学早已软弱无力,玄学遂上升为当时的主流,并与外来的佛教相结合。东晋和南北朝,表现出儒佛道玄四家分离结合,斗争调和等现象,在思想发展史上是战国诸子大争鸣以后的又一次大争鸣。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作 兰亭雅集 镜心 设色纸本
东晋政权的建立,使长江流域处于汉族政权控制之下,对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保护长江流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作用。既有唯心论的思想基础,又有大地主所有制的豪门经济物质基础,清谈玄学遂成为魏晋士人的一种思潮。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冯承素 摹(神龙本画心 )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者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魏晋一度达到文化艺术表现的高峰,而与这种文化艺术繁荣相适配的是魏晋时期的名士辈出及这些名士的精神气度。魏晋开辟了一个自觉的样板,此后四百年间,这种意识一直充斥着士人的精神世界,这种自觉又与玄学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有特色的魏晋风度。
明 益宣王重刻《兰亭图》卷 纸本
文人雅集是那个时代永恒的话题,从石崇的“金谷诗会”到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名士的聚会和吟咏唱答在整个魏晋从来都没停止过。尤其是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更因为王羲之及其书法著作《兰亭序》,使这次雅集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内容整编自:一凡《兰亭——他和他们心中的圣地》《艺术品鉴》2019年11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