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家人一起烤火消寒,许多文人雅士还喜欢在冬月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定期作消寒之雅集,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吟诗唱曲,天南地北海盖一通,那又是另一番不同的乐趣了。
马仕睿绘
清人柴桑《燕京杂记》上就说:“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好事者联以九人,定以九日,取九九消寒之意。”说寒冬有九九八十一天,九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轮流作东请客,九天聚会一次,喝酒烤火;等大家都做过主人后,寒冬也过去了。
清 金昆等人合绘《冰嬉图》
有时候这类消寒宴并不定期举行,而是藉一些名目来召开,或探梅、或赏雪,不一而足;当红梅初发时,大家携尊对酌,取名“浇红之宴”,真是雅趣十足。
清 金昆等人合绘《冰嬉图》
晚清人厉惕齐《真州竹枝词引》一文中,形容江苏仪征的文人雅士,也爱在冬月作消寒雅集。几个要好的朋友轮流做东,或烧全羊,或 鱼头,或烹五煨,食物要求丰洁,酒则用上好的百花酒或陈年绍兴;聚会之所,窗嵌玻璃、门垂帘幕,四壁挂满了名人字画,屋中随意放着盆景,像应时的水仙、山茶、腊梅、纷纷含苞吐蕊、竞放幽香,消寒之人豁拳打擂、藏花猜枚,一旁侑酒的歌伎又低唱浅酌、凑趣助兴,这真是极尽人生之乐事了。
现存养心殿后殿的“九九消寒图”
冬天里,北方和江南都会下雪,雪花纷飞,把大地铺上一层白色的地毡,庄严肃静;耐寒的梅花,也在枝头绽放。于是爱好风雅的人,纷纷穿上厚厚的棉袄,带上手套暖耳,或骑驴子、或乘雪橇、或坐冰筏,到野外赏玩雪景、踏雪寻梅。赏雪不可无诗,明朝末年,浙江山阴的名士张岱,在其名著《陶庵梦忆》里,有一则《龙山学》,叙述他和伶人、歌伎一同赏雪的情景,令人心向往之。
现存养心殿后殿的“九九消寒图” 放大图
关于冬日赏雪吟诗作对的风雅之事,元人当然也是不甘落后的。元代钟继先小令《马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四景中有咏《雪》之作,刻画雪景如在目前:是谁家剪下琼花瓣,飞六出遍长安。琼楼玉宇连宵(霄)汉,素练飘,缟带悬,银杯散。柳絮凋残,蝶翅翩翻,洒歌楼,添酒价,助吟坛。壶天莹彻,身地清闲,泛霞觞,歌《水调》,拥云鬟。共开颜,且汤寒,兴来未放酒杯干。明日探梅应未晚,也胜和靖在孤山。
养心殿东暖阁
想着冬日天气清寒里,有好友一帮,彻夜不眠,围炉饮酒,赏雪对诗,是不是别具风流,让我们现代的人也不觉羡慕不已了。
内容整编自:殷登国《十一月初一开炉节——古人辟冬消寒情趣多》《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谢作者及紫禁城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