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水流年
图: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因为孩子的爸爸生病去南京住院。我忙于办理转院,住院手续不停地在家和南京两地奔波,再加上心里焦急、烦乱,整个人感觉心力交瘁。等到一切安顿下来,心里稍微放松些,才意识到好多天了没和母亲联系,是该给她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免得她一直担心。
于是我急忙拿起手机,电话那边的母亲,完全不像平常那样不停地给我唠叨老家里东家长西家短的闲事,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时而应着,时而提醒着我在外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叮嘱我不要心急,要吃好,休息好,注意好自己的身体。
放下电话,我突然感觉很奇怪:这么多天,母亲也从没有给我打过电话,她知道我们来南京,怎会如此平静?突然想起在南京读大学的侄女,这几天侄女下课了经常过来看望。
于是,我打电话给侄女,她告诉我,奶奶每天趁着她午休和晚上下课后,就不厌其烦地打电话问我们的情况,问我们住好院了没有?问医生怎么治疗的?问姑父的病情见效果了没有……
母亲表面的平静掩盖了多少担忧,多少寝食难安,多少对儿女的牵挂!她怕打扰我,怕影响我忙事情,所以从不向我询问情况,但是,她却每时每刻都在悄悄地关注着我们。
我常常会嫌弃母亲唠叨,会觉得她年龄大了有点迂!现在看来母亲是如此耳聪目明。这段时间我一心忙于自己的事情,完全忘记了老家这位70多岁的老人在为我们担忧着,为我们焦灼着,我完全忽略了老家母亲的感受。
出院回到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刚醒来,母亲便打来了电话。她说过几天想来看看我们。想到母亲七十多岁了还要赶到镇上,再坐那么远的公交车,我急忙告诉她一切都好,不用过来。
母亲执意要来,并告诉我,让我放心,她跟着嫂子一块起过来,很方便的。她还说:“这么多天,你也没有回家,我给你们存了一些笨鸡蛋,正好凑这时间带过来。”
看母亲如此坚持,我急忙说:“来就来,鸡蛋就别带了,太麻烦,一路会碰坏很多的,况且随处可以买到。”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固执的声音“那可不一样,我这里的可不是一般的鸡蛋,是家里四只老母鸡下的笨鸡蛋。”
过了两天,母亲来了。我去车站接她,老远就看到她们两个提着重重的东西正歪歪扭扭地走着。寒风吹乱了母亲的白发,遮住了她的眼睛,她也腾不出手来去捋一下。我的心里一阵发酸。
及至走近,我抱怨她那么远的路,还要带东西,不嫌累啊!母亲笑笑,全然不在意,还故作轻松地说,提这点东西累不着的。我接过母亲手里的篮子,篮子上面用毛巾盖着,掀开毛巾,我发现了满满的一篮鸡蛋。她告诉我,车上人很多,挤得很,但鸡蛋应该没事,她保护得很好。
走到家里,母亲顾不上歇歇,就催我把鸡蛋拾出来。她自豪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家里那四只母鸡下的,比买的鸡蛋营养高多了。”
随后,母亲接着说:“我都分好了,哪些鸡蛋下的比较早,哪些鸡蛋是最近的,我分别用东西隔开了,你拾的时候注意一下。篮子最底下的早,你们先吃那些。”我边拾边挑出挤烂碰坏的鸡蛋,母亲在旁边不住地叹息:“保护得那么好,怎么还烂这么多!”直到我把所有的鸡蛋处理好,母亲才肯坐下来休息。
第二天,我准备用母亲带来的鸡蛋烧鸡蛋茶,可当我磕破在碗里的时候,发现有的蛋黄已经偏离蛋清,粘在蛋壳上,有的甚至已经变质。
看着这堆鸡蛋我愣住了。母亲一个人在家很少吃鸡蛋,她总是强调怕血压高,不敢吃。尽管我一再告诉她,每天吃一个鸡蛋没事的,可以放心吃,可她仍然极少吃,显得极为吝啬。反倒是儿孙们回家的时候,母亲又是煮又是煎,把煮熟的鸡蛋不停地往手里塞,把炒熟的鸡蛋不停地往你面前推。
平时,母亲则把一颗颗温热的鸡蛋数着存起来,等到我们回去的时候再宝贝似的数着,让我们带回各自的家。
母亲总说:“小时候家里穷,存几个鸡蛋也舍不得给你们吃,总想着卖几个钱给你们买本子,攒学费。现在日子好过了,不在乎这几个鸡蛋钱了,你们就多吃点!”每次,母亲总是满脸慈祥地,开心地看着我们吃,此时的她似乎比我们还满足。
母亲为我们忙碌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有时我想,那一颗颗小小的鸡蛋是年老的母亲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努力尽自己的所能为我们的付出。
看着这篮鸡蛋,我拿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鸡蛋都很新鲜,天越来越冷了,还能保存很久的,这么多鸡蛋够吃一段时间的了。您在家要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我的泪珠一颗颗滴落在那篮鸡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