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唯一的状元李蟠,与丰县华山镇的不解之缘

2020-04-29   愚伯的自留地

图文:尹克雪


李蟠,字仙李,小字根大,号根庵,又号莱溪。丰县城东南六十里李新集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祖父李向阳为明天启年举人,父亲李弇为南明拔贡。


李蟠之母江都董氏,董父与李向阳为同科举人,二人交厚,便结为儿女亲家。李蟠的妻子万氏,为明末遗民著名诗画家万寿祺的孙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教育影响,幼年的李蟠聪明过人,读书可一目十行,写文章洋洋数千言,一气呵成,不涂改一字,被人称为神童。



所以在他年轻时,就补为博学弟子科,三十六岁中举。康熙三十六年,七月,李蟠赴京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钦点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徐州地区历史上的唯一状元。


李蟠中了状元,他披红戴花,饮酒上马,伞亭如盖,乐队导引,旌旗如林,前呼后拥,观者如潮。他春风得意,好一派风光,意气风发,即兴题诗一首“十年辛苦对青灯,豪气凝成万丈虹,笔架山头腾彩凤,砚池波内起纹龙。马蹄踏碎长安月,玉箫吹残紫陌风,十二朱楼帘尽卷,佳人争看状元红。”


夜晚,他又兴奋地写了一封《报家母书》,详细地描述了他殿试、夺魁、做官的情形。他被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主修《大清一统志》。


康熙三十八年,命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在主持考试期间,他正直不阿,坚持以才取人,遭到一些落弟举子的中伤和嫉恨。他后来被流放沈阳,三年后蒙赐故里。


李蟠告老返故里,寄情山水,结交名流,游山观景舞文弄墨,据史料记载,这位状元才子也曾经与丰县的华山结下过不解之缘。昔日的华山,是个历史悠久有着古老色彩的古镇,在东周时期时己有村落形成。


公元一九五年汉高祖十二年,东下征讨淮南I黥布,令周亚失领兵追之,将布斩于番阳,胜利名回小沛欢宴父老乡亲,即兴作《大风歌》。西返长安,路经丰邑,乘兴游览华山,赐封为东华山,以示区别于西岳华山。后人把华山叫作‘东华山,东华山由华山,岚山,龟山组成,小山因形似鸟龟,重叠连接在一起,方圆模垮十余里,因而有龟驮华岚之称。还有五个洞,八大景。


东华山坐落在丰县城东南三十里,屹然矗立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巍峨突出六十九点匕米,上接云天,下临平川,登上山顶。俯视滚滚北去的大沙河,遥看远处的田园村庄令人心旷神怡。所以更牵动历代游人和骚人墨客的情怀与游兴。自古文人雅士皆喜登临东华山,以华山为题材的诗文硕菓累累,兹甄采摘录状元李蟠书写《咏华山十二首绝句,以食读者。


华山后山


一、岩下泉声色,能生六月寒。抱琴应有意,一曲供谁弹。

二、悬崖蟠古木,灵飞结云根。笑向舟人问,鸿蒙直到今。

三、百丈寒流下,千章古木撑。常将飞洒韵,移树作秋声。

四、山中朝暮景,最变雨中山,一抺平林净,轻烟透云鬓。


五、矗矗群峰立,岧峣插汉青。长村生远籁,空翠落中庭。

六、依岩公结构,远望望中悬。薄暮寻归松,白云有数椽。

七、梦里天台路,门前古桂稠。石梁如可渡,不羡武陵游。

八、千山积雪满,乘兴不知寒。何事归来早,剡溪少戴安。


九、春风何日到,吹遍绿杨村。日暮平桥晚,山深早闭门。

十、飞舸天边下,前山忱大江。空林人迹少,庭际一推窗。

十一、烟霭云中树,山山过雨痕。渔舟归未得,钦乃出前村。

十二、层峦叠嶂里,万派落松涛。四顾无樵径,因风听虎嗥。



李蟠诗文俱佳,尤长于律绝。著有《诗经文》,《四书制艺》,《偶然诗集》,《根庵文集》等传世。李蟠返乡后,终日吟诗作赋,自寻乐趣。但是空有一腔热血和宏伟抱负,枉怀满腹经纶和绝世才华,只因一时不白之冤而断送大好前程,渐渐消匿于政治舞台。


他虽然冤情昭雪,却已清白受污,无从转折,无奈之下,只有在诗词歌赋中小成文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惆怅,这种思想时常表现在他所写的诗文字里行间。如《白雪十首》中‘’历尽红尘惊独冰,冰操不改玉为依。千里奇毛夹雪来,一双款语问梅开,只缘羞作雷同相,遂而翻成雪下吟。作者借喻梅花洲白燕,抒发自己积蓄己久的哀怨之情。


李蟠于清雍正元年四月初一逝世,终年七十四岁,葬于徐州南郊小泰山附近。户部山遗有状元府,状元府共四进院落,正院大门两侧各踞石狮,门楣有“状元及弟匾。云龙山有其撰写的碑文。



丰县梁寨镇黄楼村,李蟠故居也有状元碑亭,李蟠纪念馆,馆内有其亲笔书信碑刻。今人有《李蟠诗文集》印行,《白燕十首》己镌成诗碑,嵌于徐州市彭园碑廊中,李蟠书信诗词,遗墨大多数都流落于民间,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