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一生的确精彩,参加过甲午战争,还与民国各方势力都打过仗

2020-10-13   包翠红聊生活

原标题:张作霖一生的确精彩,参加过甲午战争,还与民国各方势力都打过仗

1875年3月19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张作霖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小洼屯的一个贫苦农家,从他的出生环境看,很难与后世那个显赫一时的军阀首领相提并论。但也正是贫穷的家境,让他早早走上了当兵吃粮的路。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作霖投靠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并很快升任哨长。但次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清军移防离开东北,张作霖不愿远离故土,于是离队回乡,一度靠当兽医维持生计。

靠着剿匪和镇压革命党的功劳,控制奉天城

在当兽医的几年里,由于经常给附近的土匪医治马匹,耳濡目染之下,张作霖也投身绿林,拉起了一票人马,并不断发展壮大。1902年,张作霖等人被清政府招抚,担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7年,他剿灭辽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为奉天省巡防营后路统领,从此开始了他及其奉系军阀的崛起之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急于从各处调兵镇压革命党人士起义。张作霖由于第1个率军赶到奉天城(今辽宁省会沈阳市)保驾,因此被赵尔巽委以“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重任。后来,靠着血腥镇压革命党起义的功劳,张作霖经赵尔巽保奏,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以总兵记名,并兼任奉天巡防营总办,从此控制了山海关外最重要的城市——奉天城。

周旋于袁世凯等大佬身边,谋取东三省大权

不久,随着清帝的退位,张作霖紧急转向,也剪掉辫子挤进了革命军行列,并紧紧抱住了袁世凯的大腿。1912年9月11日,袁世凯重新整编东三省军队时,奉天巡防营被改编为陆军第27师,由张作霖任师长,授陆军中将衔。1916袁世凯自封为洪宪皇帝,国内反袁浪潮四处高涨。张作霖见袁已经倒了行市,立即将袁的亲信、奉天将军段芝贵驱逐回北京,自己夺取了奉天将军(后改为督军)职位,并兼任奉天巡按使(后改为省长),掌握奉天全省军政大权。

但张作霖并不满足于对奉天的统治,为了完成统一东北霸业,他又把权势扩张的矛头指向为北面的吉林和黑龙江。1917年,张作霖借黑龙江督军毕桂芳与省长许兰洲互相争斗、两败俱伤之际,向北京政府推荐同乡加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从此将黑省囊入袖中。1919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因“宽城子事件”被北洋军政府免职,张作霖的把兄弟孙烈臣被任命为吉林督军,至此,东北三省全部被张作霖掌控,其多年来一统关外建立东北王国的心愿得以实现。

助直讨皖,成功将势力延伸至关外

统一东北后,张作霖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以东三省为跳板剑指中原。由于日本在中国扶持的代理人,除了奉系张作霖以外,还有皖系段祺瑞,为了能够独占日本的扶持,1920年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加入直系曹锟、吴佩孚的“八省反皖联盟”,协助直系一举打垮了皖系。“当皖系溃败时,奉军从中渔利,缴获大批军械、弹药以及北京南苑的12架飞机等军用物资。”同时,奉系也从此成为日本的“独宠”。

直皖战后,曹锟和张作霖把持北京政权,与张作霖因为分赃不均,也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直系背后的英美两国挑唆,直奉两系之间矛盾日益加剧。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的12万军队大多是收编的土匪武装,战力低下,刚一接战就溃不成军,迅速败退关外,5月10日,北洋军政府宣布罢免张作霖本兼各职。

与吴佩孚时战时和,逐步走上全力巅峰

张作霖也毫不示弱,公开宣布东三省自治,改称奉军总司令。同时,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由自己的长子张学良负责,对奉军进行全面强化整编,大量培养和录用军官学校的军事将才,并全力增加兵工生产,扩建海空军。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1924年9月,张作霖借江浙战争之机,自任镇威军总司令,再次率兵进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由于准备充分,战略部署得当,加上直系大将冯玉祥临阵倒戈,张作霖很快将吴佩孚率领的直系军队打垮,控制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1926年,为了对抗步步进逼的北伐军,张作霖被各方势力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完全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1927年6月18日,又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个人政治生涯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