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古诗词?10年语文老师教你这6招

2019-07-26     樊樊老师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无数的精神宝藏,从《诗经》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远古吟唱,到唐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再到宋词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慧……在我们的文化里,从来不乏诗和远方的浪漫。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诗词教育,低估了诗词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价值,甚至很多家庭中根本都不重视语文的学习。随着近年来古诗词的火热,不少家长重视了起来,可是收效甚微。

于是家长们犯了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记住古诗词?

古诗词最佳学习方法




今天学而思1对1拥有10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李老师就来告诉你,如何去背诵古诗词更有效果!

学好古诗词,除了常规的方法,如读准字音,准确朗读——不添字、不掉字、不改字,反复诵读,及时巩固外,还有一些背诵的小技巧。


01专注记忆

集中注意力,是高效学习的前提。读的时候要专注,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记边思考,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读得再多也是枉然。


02理解记忆

准确理解,是记忆的好朋友。要想牢记一首诗,就要先弄懂诗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像讲故事一样把诗中含义先讲给孩子听,再结合注释和翻译,理解诗歌大意,再反复诵读几遍,印象自会加深。

1.了解历史故事。例如,和孩子们讲王维《相思》这首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安史之乱的故事,讲讲唐明皇李隆基是如何宠爱杨贵妃,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爆发之后唐朝的诗人们都往南方逃,他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相思之情,诗中又是如何去表达诗人们的相思之情的,告诉孩子李龟年是何许人也,作者王维又是何许人也。

让孩子们从一代乐师身上了解作者王维《相思》背后的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相思》这首诗通过讲历史故事,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又了解了诗的含义,就更能够吸引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而不是很硬的去讲注释,讲主要思想,让孩子去死记硬背,这样子孩子背了也是很快就忘了的。

2、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了解了诗歌的结构,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

3、了解诗人的生平。如李弥逊的《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从字面上看,作者描写的春日环境是幽静凄清的,情绪是低沉的。但问题答到这个层面上还不够。我们结合一下诗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从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从位高权重到大权旁落,人情上从门前的车马喧闹到门可罗雀。那么这种低沉的情绪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03联想记忆

一边诵读,一边联想相应的场景,将画面在头脑中想象出来诗歌所表达的画面,然后闭上眼睛,再把脑海中的画面转化成诗句,让自己身临其境,体会画面和诗句的关系。这样冥想,不仅背得快,而且有趣。


04默写巩固记忆

背诵之后,对全文进行默写,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检测自己背诵是否准确无误,有误的地方再有针对性地重点记忆。


05亲子阅读

再没有比亲子阅读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很重要。家长不要只是督促,而是参与其中,当好孩子的听众,及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美,激发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最好和孩子一起诵读、吟唱,这比学习本身更有意义。


06歌唱吟诵记忆

大量的古诗词都已被作曲家谱成了歌曲,歌咏诗词是莫大的享受。当然,我们自己也可以自编旋律来演唱,自得其乐,更得意趣。

这种方法最核心的就是学习诵读的格律。我们从律绝(律诗、绝句)学起,写五、七言律绝,在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以后出口就合律。

说起格律诗,就不得不提到平仄。古来众多诗人结果研究,发现我们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更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

平、仄、格律就是这么回事,古人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大家学诗要明白这个道理: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诗要吟,有了格律,吟唱出来才最好听,也方便记忆。

这也正是这样,前一段时间《经典咏流传》节目才会如此火爆,家长们可以回头跟着这个节目学习一下。

做到以上这6点,老师相信,孩子们不仅会读、会背,更会赏析和表达,古诗词的阅读水平会上一个层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s9SLmwB8g2yegNDDT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