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将三百万送给水果摊主续:家属这时候站出来是好事

2020-11-26   案件劳闻

原标题:上海老人将三百万送给水果摊主续:家属这时候站出来是好事

11月25日新京报报道,近日,上海一名88岁独居老人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主一事引发热议。有媒体称,该老人无亲属照顾,是摊主照料他,随后老人将房产送给摊主。11月24日,老人家属称,老人生病时是由家属送医并照顾,医院诊断老人有老年痴呆,出院时,该摊主抢先接走老人,家属再登门就被骂了出来。

1、

刚才看到新华社的一篇推送,是对老人亲属的采访。这里大概梳理一下老人亲属口中的版本,供大家对照。据老人的亲属介绍,2017年老人住院后,亲属曾建了微信群排队去医院照护。出院的时候,亲属发现老人已被水果摊主接走,然后在亲属为老人办理出院小结的时候,得知老人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住院期间,老人的精神状态就已经很不好,会半夜骂人,医生曾经把家属喊到医院去制止。出院回家后,亲属也曾想到家中看望,但是老人精神不好,以为是来争家产的所以破口大骂,从此断了联系。

答:

只是如果家属真的一直照顾老人,想必总能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吧?诸如住院缴费单、交通费单据、购买各类护理用品的单据、上述各种费用的支付凭证以及向护理人向单位请假的证明等等这些证据,总是有一两样是拿得出来的,并不难证明。

在此基础上,照新闻中家属所说,老人已经被诊断为患有老年痴呆,那么家属可以向法院申请认定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仅凭医院的诊断书是不能证明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要通过法院的认定,但是诊断书可以作为证明材料提交给法院。

2、

再后来,亲属通过媒体得知老人办理了意定监护,并发现报道中说他们对老人不闻不问。由此,亲属质疑老人的精神状态是否会导致意定监护有瑕疵,另外也担心老人在把房子送出去之后是否还能得到有效的照顾。

答:

上面这些内容如果想证明真伪并不困难,微信聊天记录如果不在了,病房里面值班的医护人员应该对“住院老人凌晨大喊大叫、医院通知家属过来解决”这种事情还有印象,是否存在都是可以证明的。至于公证人员的工作程序是否有瑕疵,有没有找相关人员了解过情况,这个一查就清楚了。

3、

是不是“照顾老人你不来,瓜分遗产你最快”这种性质,现在真的不好说。只能大体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如下):

想来这些家属从新闻上得知老人赠房的事,也是可笑!恐怕在这些人眼里只有老人的遗产,压根就没有对老人的亲情和温暖。如果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连照顾老人走完余终的耐心和责任都没有。

相对水果摊老板赡养老人来说,也实属不易。毕竟,现在很少有人主动行动、自掏的包;顶多就是联系一下老人亲属安全地送回家。而他(水果摊老板)能够不计较得失和利益,肯定是“实在看不下去那些亲属对老人的冷漠了”。

这是一场完美的普法课,涉及【意定监护】【继承权】【赠与合同】和【认定民事行为能力】。或许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这些点我们都将面临、学习。

我觉得家属这时候站出来是好事,这时候老人还在,还可以沟通交流辩论。亲戚们有疑虑,想起诉,自然可以站出来,老人也是第一位的论述人。这事情说白了,还是钱与理的纠纷。

谁是这个事件里的谎言家,是亲戚,或是摊主小游?只有在事实、证据面前才能说清楚。不然等以后老人有一天不在了,这百多万的巨额财产,恐怕更是纠纷的源头。

多数人一辈子都赚不到300万,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确实会很难看。家属最开始认为自己继承财产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不管不顾,后来发现事情不对了,为什么遗产不归他们了呢?所以家属拼命想证明老人是痴呆患者,之前的公证无效,然后继承财产。可明显老人也并不想把财产给他们。毕竟,他们对老人的关注,也只是通过新闻而已。

真正的家人,并不是指有血缘关系或法律关系,而应该是在物质上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在精神上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相互激励、相互依靠,相互给予对方温暖和爱意的人,才能称之为家人。

在“老人300万房产送水果摊主”一事里,而水果摊主一家最开始对老人一家有百万房产的事实并不知情,却还是依然选择接纳老人,陪伴老人,帮助老人,将老人当亲人对待,给予老人精神支持和慰藉,给予老人家的温暖,也没对老人索取什么。

这样的人,虽然与老人没有血缘关系、没有法律关系,但是在老人心底来说,是比其他“亲人家人”更亲的、真正的家人。

老人的“家属”们,在老人上新闻之前,对老人不管不顾,等到老人要送出自己的财产,他们才开始站出来发声,说老人有老年痴呆症,赠送房产一事不能作数,自己才是老人的“家属”,房产需要留给他们。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虽然年纪大,但人却不糊涂,一点都不像有老年痴呆的样子,耳聪目明,心思缜密,戒备心很强,如果水果摊主真的是图老人财产,那老人应该早就察觉了,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老人痴呆这个事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关于这个这个上海老人送水果摊主房产这事是有一个纪录片的。 大家没事可以去看看纪录片上的老人,思维清晰,逻辑严密,如果这也算得上老年痴呆,那恐怕我也得去医院检查下自个了。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案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亲戚乃至子女对父母的遗产并不具有天然的继承权!在财产的继承上要遵从当事人的意愿,并且权力和义务是相对应的!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亲戚故意虐待老年人,等老年人过世之后谋夺财产!

我接触的一件遗产纠纷,是我一个小区的。 老爷子养育了一儿一女。因原配早年就离世了,孩子从小由老人扶养长大。老爷子生前在上海有一套280平米的房子,在原配去世后自己通过努力挣钱购买的。

因为儿子孝顺,女儿基本就没有照顾过老爷子,所以想在其百年之后将房子给因公外派到美国的儿子,特此,我为他起草了一份遗嘱。 在老爷子查出癌症后,儿子从美国请假回来一直在照顾老人,并且对老爷子的晚年配偶也很尊重。

老爷子癌症去逝,女儿回来就说老爷子的遗嘱无效,神志不清甚至老年痴呆,认为我丧失职业道德,剥夺她继承的权利,并且她主张自己一直付出劳动和赡养,一直撒泼打闹。还对老爷子的老年配偶进行辱骂,认为她串通一气。其实包括邻居和其他亲人都看的出来,第一老爷子的晚年配偶人好,第二儿子孝顺,第三女儿不孝顺(基本不露面,并且老爷子的存折长期被女儿霸占且儿子从没有说过什么)。

老爷子和老爷子的晚年配偶约定了各自财产归属,并且二人在一起很开心,老太太也希望按照老爷子的意思办理。 为了阻止这个女儿的野蛮,直到给她发了一份律师函,她才就安静下来。 因为她不敢去法院。 所以生前但凡对老人好一些,财产也不会不给自己亲生骨肉的道理。

这个事情我不站任何立场,如果家属真的一直照顾老人,想必总能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吧?诸如住院缴费单、交通费单据、购买各类护理用品的单据、上述各种费用的支付凭证以及向护理人向单位请假的证明等等这些证据,总是有一两样是拿得出来的,并不难证明。但是我觉得应该遵从老人的意愿,看视频里老人思维清晰,说话清楚,根本不是老年痴呆症。看老人说话的神态,气质不像一个老年痴呆症。并且卖水果的颜先生一家给了老人很多关爱,视频里这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庭,老人宁肯省出骨灰盒钱给小颜孩子买糖吃!

亲戚竟然恬不知耻的说“三年前照顾过,后来因为怕打扰老人,没有联系”看来大概率是亲戚再说谎,而水果摊主尽心力照顾老人三年,获得一套房产合情合理!这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大快人心!

我其实非常希望亲戚的爆料只是嫉妒小游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获得了300万的房产,而不是像他们所说的小游只是利用老人的老年痴呆症去欺骗榨取这套房子。因为这本身一个难得的社会温暖故事,因为这一个情结不但让温暖上面多了一些瑕疵,也让不少人的感动和理解变成了畏惧,当未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时候是否会因为害怕亲戚的纠缠而选择置之不理呢?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越来越低的结婚率和出生率,独居老人的现象在未来真的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日本老人在家中死亡,多年之后才有人发现》这样的新闻可能会在我们国家经常出现。不得不让我有一些感叹人生的孤独,同样家人的陪伴是多么的珍贵和幸福。像小游和老人直接这样的陌生人搭建的关系桥梁,更突显了情谊的可贵,也为老龄化的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的可能,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一样像小游的人出现温暖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