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全球不同地区的COVID-19传播轨迹。
当地时间4月12日,医学类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回归分析研究,指出从3月中下旬的数据来看,22.5摄氏度或是一个重要“断点”,地区平均最高温度达到22.5摄氏度以上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率将大大降低。
由于温度与季节的不同,较严重的COVID-19疫情与南北纬度30度或以上的地区之间存在关联。
按照纬度分布的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7日的全球平均最高地表温度数据
针对3月27日报告的数据,研究人员使用上述估计的人口数和平均最高气温纬度分布作为预测因子,对不同国家的确诊病例数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者还在同样预测因子的条件下,对纬度高于或低于30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者发现,南北纬30度似乎是一条分界线,南北纬30度之间的地区受新冠疫情较小,而纬度高于30度的地区确诊病例数和确诊率则较大。
按3月14日至3月27日按照纬度分布的确诊病例(左)和确诊率(右)变化,纬度高于和低于30度的病毒确诊情况变化清晰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图同样可以看出,截至3月27日,病例发生率在南纬30度以南似乎增加较快,可能是因为那里的气温正在下降,正在步入秋季。这种增加初步表明,疫情与纬度的相关性很可能是受温度影响。
该研究警告道,随着南半球从夏季进入秋季和冬季,南半球的新冠病例数也将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示,即使在较温暖潮湿的地区也要采取足够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保护脆弱群体免受感染。
今日头条号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快手号
来源:澎湃新闻
本期编辑: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