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老人到了70岁健康会变差,有的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2020-07-10   老年日报

原标题:为何很多老人到了70岁健康会变差,有的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老人只要一到70岁,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状况变差,没过几年便去世了。

心理学家认为,不仅是身体疾病所导致的,还与老年人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过大有关。

要做的事情,

就安安静静的做吧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想法

值不值得,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原因之一:

有着严重的心理衰老

研究表明,70岁左右的老年人会真正感觉到自己在衰老。这不仅从生理方面也是心理方面来讲,其中心理衰老比生理衰老更为严重。

这种衰老感会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1、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开始下降,味觉变得缓慢迟钝。

以前钟爱的食物开始觉得无味,与此同时,他们视线模糊。众多因素造成他们对生活的兴趣直线下降。他们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知觉和感觉的退化,会为自己感到悲哀。

2、他们的言语开始变得细碎,并且喜欢唠叨。

不再对新鲜事物有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衰退,在记事方面感到很吃力。因为学习能力的下降。他们拒绝学习新的事物。年轻时对生活的积极状态不复存在。

3、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开始变得冲动感情用事。

在夜晚的时候,他们出现强烈的焦虑,有效睡眠时间的下降让他们感到紧张。在安静中一点声音会让他们感到烦躁,并且他们拒绝采取年轻人的建议。

4、固执己见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他们决心按照自己的固有观念去做事,并且会有拖延的情况,对生活开始产生无力感,缺乏做事情的动力、意志力,探索精神开始衰退。

5、在生理上,他们的反应能力下降、行动迟缓、对很多事物提不起兴趣。

6、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性格上,年轻时乐观的他们开始变得悲观,甚至会从善解人意变得不近人情。情绪开始暴躁,性格孤僻古怪,时刻忧郁不安,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这一生

不管经历过多少风雨

都要舒展着眉头过日子

内心丰盛安宁,

性格澄澈豁达。

心理学家提出:衰老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同时也是不可逆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感觉,在经历衰老的感到时候,你会认为自己不中用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开始被儿女嫌弃,但其实这都是主观的想法而已。

原因之二:

感觉被社会抛弃

那些超过70岁的老人们,精神层面的衰老往往大于身体的衰老。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建立,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微信,微博,抖音的兴起,而老年人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他们认为自己已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内心会有孤独、难过、郁闷的感觉,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增加我们生病的几率。

为什么老年人很难适应新鲜事物?

这是由于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之间个体差异较小,而在老年群体中个体差异较大。

但因为这些心理特征是在我们社会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很难改变,老年人往往更加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旁人的看法不予理会。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老年人在这个时期觉得无力而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再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而又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活。

他们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再去追求的,于是产生了很多绝望的感觉与体验。

原因之三:

不再是家庭主心骨了

到了老年后,老年人丧失了劳动力,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少。

价值感与自我效能感不断降低,再加上生理健康状态的下降对心理的影响,老龄化的心态也随之出现。

心理学认为,我们在付出中会感到幸福和满足,被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而70岁后的老年人,不再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反而从被家人依赖到依赖家人,这样的反差会让他们很难接受从而内心产生不适的感觉。正是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让老人感到更加的不安忧愁。

短暂的满足感

会来源于物质和欲望

但真正的幸福感,

一定是来源于精神!

过好自己的生活,

该来的,都在路上!

加入老友群

主讲人:张强,《黑龙江联坛》编委,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胥岩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