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张淼教授介绍,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润燥养阴慎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可补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学进补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
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可以补充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补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心境宁静忌忧郁
秋季情志养生方法:
早睡早起防受凉
立秋后, 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 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早起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有一定意义。
适度运动忌过度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秋天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时期,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以身体发热,微微汗出,锻炼后以感到舒适为标准,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
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使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多酸多鱼忌辛辣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秋天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专家简介
张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首届青年名中医、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哈尔滨市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
记者 胥岩
本版编辑 胥岩 李菁瑶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