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清晨,在北京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自杀了。紧接着,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北京城。眼看着就要改朝换代了,却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闯王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而归,又回到北京匆匆称帝,过了一把皇帝瘾后随即就带着军队仓落荒而逃了。
六月七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带着清军入了北京。短短一个多月,北京这座帝国的首都就三易其主。
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一般写到这儿,就认为明朝灭亡了。皇帝死了,北京成了满清的都城了,那明朝不就是完了吗?李洁非在《黑洞:弘光纪事》这本书里面可不这么看。他认为,明朝在崇祯皇帝自尽之后,其实还延续了一年。为什么明朝还延续了一年呢?为什么仅仅只延续了一年呢?这得从明朝的开国历史,以及崇祯去世时候的大环境说起。
所以今天我就结合李洁非的作品《黑洞·弘光纪事》,同大家来聊一聊为何明朝在崇祯去世后苟延残喘了一年,又为何在一年之后轰然倒塌。这篇文章总字数有1万多,所以我必须得分成三部分发。本篇是第一篇——我们一起探讨明代开国时期的制度设计,何以让明朝在亡国之后得以延祚一年。
李洁非
明朝在开国的时候首先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到了北京,南京就作为“陪都”而存在。所以,在明朝二百多年历史里,都有两个首都,除了北京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外,南京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机构。
只不过南京的这批行政班子因为远离政治中心,整天无所事事,也就听听戏,写写诗,建个公园,赏赏花鸟,和风尘女子谈谈恋爱,等等。反正这些人中有许多人正经事一概不干,安心享受人生,南京也就俨然变成了一所高级官员的“养老院”。
但是,1644年,北京沦陷了,但是南京还在。事实上,当时的人也都这么想的:皇帝死了,那咱们哭几天就行了。至于以后嘛,该咋地还是咋地。没有北京,我们还有南京;没有崇祯,我们还有太子和其他皇子嘛。北宋灭亡的时候,宋徽宗的第八子赵构逃到了南方,不就是依靠长江天险给大宋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的血统嘛。
所以,理论上来讲,明朝也能依样画葫芦,搞个新朝庭。
弘光朝廷的铸钱
但是,北京被攻陷之后,太子和其他皇子是找不到了。崇祯当时一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太子,两个皇子,但是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都失踪了,是死是活,大家也搞不清楚。
所以,短时间来看,立太子或者立其他皇子也不可行了。那怎么办?好办。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为了维护明帝国的统治,仿照周朝时的分封制,搞了一个藩王制,也就是说,凡是皇帝的儿子,都分封到全国各地当王爷。
大家都知道有一部小说叫《回到明朝当王爷》,听这名字,感觉还怪滋润的,还真有那么点想穿越一下。但是,别想多了,这王爷也着实不好当:朱元璋的儿子们都还好,尤其是封地在中国北方的几位王爷,权势很大,各个手握重兵。燕王朱棣就是典型的代表。后来大家都知道,燕王当了皇帝。他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之后,因为害怕其他王爷以后也像他这样造反,所以就增加了对各个王爷的控制。
朱棣画像
所以你要是你回到明朝当王爷,对不起,你可能确实生活无忧,但是你随时都被当地的官员监视着。你可以使劲玩,但是你只能在王府周围活动活动。
你要是说:“哇,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北京玩过呢”,说说可以,你要是真的去了,那回封地的时候估计是被抬着回去的,而且头肯定没了。你如果觉得你们当地的官员人特好,尤其是一把手人特仗义,你说:“哇,兄台,我觉得你人超好,我们交个朋友怎么样??”想想可以,你要是真的和官府做朋友,估计你也活不长了。
但不管怎么说,分封制下被压抑和被监视的那些王爷们,却给明朝保存下了老朱家的血统。
现在皇帝没了,太子没了,皇子也没了,只剩下这些王爷了。
当时全国的王爷已经死了一些了,比如老福王朱常洵,就被李自成给煮成了“福禄宴”,分给部下给吃了,瑞王朱常浩也被张献忠给杀了。现在老福王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小福王朱由菘。
网传的朱由菘画像,但其实崇祯和朱由菘都没能留下画像。崇祯画像很可能是清朝人画的。
此时的小福王朱由菘日子过得也不咋地,老爸被煮了,老家被李自成给毁了,只能逃难。往哪逃?当然是朝南京附近逃。当时在逃的还有一位潞王朱常淓,也是老家被闯王给一锅端了,没办法,只能难逃。
按照血缘亲疏,当时还有一位桂王朱常瀛,按理说也有机会被选为新皇帝,但是,这个人不太会跑,人家都是往江南跑,他呢?一口气跑到了广西。而且不久后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倒是大名鼎鼎,叫朱由榔,也就是后来永历小朝廷的皇帝。这是题外话。
影视剧中的朱由榔
我们现在主要来看福王朱由菘和潞王朱常淓。第一,这两个人都在逃难中,方向刚才也说了,是江南,或者说是南京这一带。第二,福王朱由菘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潞王朱常淓是万历他老爸隆庆皇帝的孙子,论血缘,都还不错。你要说,、你是朱元璋的第多少多少代孙子,那对不起,血缘关系太远了,不能选你。
既然这两个人血缘都还行,那怎么选呢?当时的凤阳总督马士英觉得福王好,相比于潞王而言,福王血缘要更近一点,毕竟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嘛。
但东林党的人都觉得潞王好。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说潞王品行好。福王呢?福王不行,福王最喜欢的就是看戏,这可以是远近闻名的,堪称一绝。
东林党的理由看似有理,但其实也有很大的私心。明朝亡国,东林党责任也很大
其实喜欢看也没事,晚明时期,大家都喜欢看戏,这就和现代人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一样,但福王是个终极戏迷,除了看戏,压根就不想干别的事儿。
那潞王真的品行好吗?其实也不咋地,他就是一个公子哥儿,喜欢收藏古董,酷爱下围棋。尤其是他的指甲,那保养得叫一个好,据说足足有六七寸长。他怕它断了,平日里就用竹管套起来护着。
两人半斤八两,质量都不怎么样。那最后谁当了皇帝呢?福王。因为当时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倾向于立福王,他手里有军队,腰杆子硬,所以他二话不说,直接把福王接到了南京,即位当了皇帝。别人不同意也不行,没办法,手里没兵。而且,这福王已经先到南京了,潞王还在路上,先到先得,只能听之任之。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弘光朝廷。
朱常淓画像
现在皇帝有了,明朝也就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不得不说,这完全得益于明初的制度设计。
但是,也就仅仅延续了一年时间。一年之后,南京投降,在《黑洞:红光纪实》这本书的作者李洁非看来,明朝在这时候也才正式灭亡了。我们之前说过的那个朱由榔的永历小朝廷,还有后来的唐王小朝廷,等等,都只能算是流亡政府了。
那为什么弘光朝廷只坚持了一年呢?我们现在还是回到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明朝没有像宋朝那样,依靠长江天险把清军拒于国门之外,继续延续明朝国祚呢?
因为字数关系,请继续阅读系列文章——《明朝亡国,崇祯是身死,弘光是心死—深度解读李洁非<黑洞·弘光纪事>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