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二十不惑》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姜小果的手机掉进了马桶,急需换手机,她找到隔壁宿舍的同学王薇,讨要300元借款。王薇是个贫困生,当初因为没钱买车票回家,善良的小果借给她300元,王薇一直没有归还。得知王薇拿到了一笔4000元助学金,姜小果才去找王薇要钱。
王薇虽然答应还钱,但迟迟没有行动,可她自己却买新衣服买新鞋子,在姜小果催要300元时,王薇认为姜小果咄咄逼人,爱慕虚荣才换手机,明明知道自己穷得连火车票钱都没有,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点同情心,她们那些穿着名牌衣服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她的难,为什么她就不能被公平对待……
王薇家境不好,本应值得他人同情,但不是强迫别人同情她,因为她贫穷,别人就有义务要帮助她,感觉全世界都欠了她一样,怨念太深了。
看到王薇,就让我想起了我的堂妹,我的堂妹与王薇有过之无不及。堂妹31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亲戚朋友都不喜欢她,因为她太爱占便宜,家里没菜吃了,不去几里之外的菜市场买菜,跑到亲戚朋友家的菜园去摘,虽然不值几个钱,但经常为之,还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堂妹的女儿要买轮滑鞋,就鼓捣女儿给姨妈、舅舅打电话,向他们要。亲朋好友结婚、孩子满月,需要凑份子钱的时候,她会找各种理由不去,让其他人帮她先垫上,然后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虽然占便宜没够,可堂妹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而她把这一切都怪罪于父母头上,堂妹是家里第二个女儿,出生没多久,就送到姥姥家“藏”了起来,因为伯父伯母想要一个男孩,堂妹从小离开父母,直到上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
缺乏父母的关爱的堂妹回到父母身边后,无法融入这个大家庭,姐姐和弟弟都排挤她,而伯父伯母因为忙着奔生活,根本不会顾及孩子们之间打打闹闹的事情,对堂妹一如既往的冷漠,使得堂妹的性格大变,变得特别叛逆。
堂妹考上高中后,隔三岔五地和父母要钱,买衣服,买化妆品,三天两头换发型,伯父批评她,她就回怼道:“我又没有花高费上高中。”因为堂妹的姐姐,当年没有考上高中,花了5000元高费才上高中,而堂妹是自己考上去的,所以,她觉得为父母省了5000元,要换一种方式要回来。
堂妹上到高二因为谈恋爱,不愿意继续读书了,伯父伯母拿堂妹没办法,便随她去了。后来堂妹不到二十岁便结婚生子了。堂妹却怪伯父伯母为什么当初不逼着自己去读书,不然就不会因为没有学历,找工作处处碰壁,还找了一个没有学历又好吃懒做的老公。总之,她把现在的不幸都归结于父母,其根源就在于她当年被父母“抛弃”了五六年。
现在堂妹将自己过去的不幸泛化了,认为所有的人都欠她的,稍有不顺她的意,她就拉黑你。因为怨念太深,堂妹变成了一个负能量的人,从她嘴巴里说出来的永远都是不满和抱怨,大家都怕了她,见到她都躲得远远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像堂妹这样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友好的,也许他们主观上并不会这样认为,但这种观念深藏于潜意识之中,并且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就生气了,而原本就是很小的事情,不值得一提,他们却大动干戈,这多源于幼年时的经历。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人格健全的保障,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成功的强大动力,若缺失了这份爱,孩子就变得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得不到滋养的心灵就会生出很多黑暗来。
虽然原生家庭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影响,但我们要尽可能不要陷入到这种自卑自怜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自拔,比如,“为什么要让我生在这样贫穷的家庭中?”“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老天和我过不去”等等。
这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愤自怜的情绪状态,会让人丧失自我价值观,大大降低自信心,认为对现状没有控制力,并认为无法改变它,从而产生失助感,这样的人就像泄了气的气球,毫无生机。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学会与过去和解,不管原生态家庭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都已经成为事实,无法改变,不纠结,不抱怨,放下过去,好好地过好当下,好好地爱自己才最重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改变,都会让生活多一些阳光。
总之,只有不沉溺于过去,才能遇见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