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就是一部历史。透过人物看水浒,会了解好多历史现象。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江湖一流高手、梁山元老,一生牵扯6项北宋制度。看懂林冲故事,也就基本看懂了北宋的一些制度。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时运不佳,性格懦弱,由于美貌老婆被高衙内看中,受到陷害,最后被刺配。这是一种制度,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不杀。经过岳父送银子打点,以及开封府的巧妙辩解,林冲性命得以保全。对个人与家庭来说,活着就有机会。对其他人来说,起到的是警示作用,它实际是告诉全体社会成员,你们要听话,不可轻举妄动。
二是有严格程序与环节。先是杖,有苔刑、杖刑两类,前者是用竹、木板打,后者是大竹板或大荆条拷打,方式可以互换,由罪犯选择;打的地方是背部、臀部或腿部;有时候由于罪犯生病等原因,可以暂免。
第二环节是黥,在林冲脸上刺字,留下痕迹,一辈子都难以消除,这是对人尊严的极大侮辱,同时也是为了叫他人对被黥者进行提防,这是一种信息披露,表明此人有前科,需对此人做注意。
第三个环节是流,给罪罚带上枷锁,打发到遥远地方去。林冲是被发放到河北沧州。当时,这里是边疆地带,非常偏僻。流放路上,艰难异常,消耗体力巨大,气候无常,几乎九死一生。
最后是役,到了目的地后,要去做活,当苦役,做劳工。由于柴大官人疏通关节,送了银子,林冲被安排在草料场。
三是其中腐败行为很多。原著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人为干预插手,为官吏捞钱或做坏事提供了诸多便利。如林冲必须贿赂管理监狱者,否则没有好果子吃,一顿杀威棒就可以要了性命;林冲不得不叹息:“有钱可以通神”。路上被董超、薛霸毒打算计也是常态。正因如此,熟悉官场的高俅认可了刺配结果,想的是继续下手,慢慢折磨与杀死林冲。可惜,天算不如算,林冲还是杀人后逃了。
林冲到了沧州,被安排在草料场。这是当时寄存战马草料的地方。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战场上打好仗,必须重视后勤,确保物资供应。历史上,当时的沧州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边疆,经常会遭到南下少数民族军队侵扰,甚至爆发战争,北宋因此建设骑兵,在此设有草料场基地,以备战争需要。如果出事,看管着必将遭到严厉处罚。
原著对此加以利用。高俅等人想的是,林冲即使不被草料场大火搞死,也难逃伐罪制裁,还是死罪。
此地草料场暴露出北宋政权危机:一是只有1人看管,还是老军;二是设施简陋,仅有“两扇大门”、“七八间草屋”、“两座草厅”,和战略物资重要聚集地地位不匹配;三是年久失修。种种迹象表面,国家不重视此地,一旦出事,无法应付,后果不堪设想。原因主要是朝廷腐败与“重文轻武”。
林冲在流放沧州期间,遇到了柴进受到了很多关照。他了解到,柴进敢收留各类江湖人士,原因是他为皇族后裔,有丹书铁券,除非有谋反等重大罪行,朝廷一般不予深究。
这个制度早期就有。丹书,就是用朱砂写字;铁券,一般指的是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给功臣或者特殊家族赐给此凭证,给特殊优遇,或者免罪免死。柴进的丹书铁券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后周柴家父死子弱,震慑不住大将,赵匡胤在手下拥护下,“黄袍加身”,从柴家手中得到皇位,成为皇帝。此举虽然顺应了潮流与大局,但总归显得不太仁义,于是他特地下旨,给柴家赐予“丹书铁券”,给他们特殊照顾,子孙后世也可以享受。
原著所说丹书铁券有依据。可惜,故事中的柴进为躲避乱世,收纳了各类江湖人物,引发朝廷不安与关注。他是否有图谋造反之意,不得而知,但一旦有事,可以得到江湖人保护的想法是有的。这也是他的一大软肋,被宋江等人看到,在他出事后,没有拿出丹书铁券救命,而是直接派遣大军来救,直接导致家业全毁。
好在柴进招安后,看透政治,回归老家。我想,他再也不会学先前那样大肆收纳江湖人士了。
林冲在流放之前,写了休书,要休妻,说“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邻居看了,举得十分心酸,都流下了泪。妻子也大哭,说自己没有失身,岳父更加不同意,说可以养活女儿,等待林冲回来。
在古代,对不孕、出轨、不孝、饶舌、妒忌、偷盗、有恶疾等女人,可以休掉,但对陪夫守孝、娘家败落、先穷后富、无家可归者等,不可随便休掉,国家会对这些特殊群体或者保护,目的是彰显仁义与人道。
原著中,在妻子与丈夫不同意前提下,林冲休妻动机很自私,冷血,会算计。表面看,他是为了保护妻子,可以再嫁,但实际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说两人从此各奔东西,都可以保全。不过此举结果效果很难预料,甚至是将妻子推给高衙内。因为,将林娘子与自己从此割开后,高衙内抢夺占有林娘子就有了法律条件;高衙内看上的女人,谁敢去娶,谁敢招惹?
后来,林冲上了梁山,火并王伦,想起妻子,晁盖派人去接,得到的消息却是已经死了,林冲泪下,众人叹息不止。这是遗憾泪,无奈泪,也是悔恨自责泪。一个混乱不堪的末世年代,教头尚且难以保全家庭,何况他人;一个英雄,也有其成长之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缺点。
林冲原来是禁军教头,负责训练军队,但他只是小教练,不是率兵的将领,不可以带兵打仗,也不可私自调动部队。这是北宋特殊的军事制度。
当时,正规军也叫禁军,主要任务是防守京师、戍守各地,但皇帝为了加强治理,采取了系列举措,将军权牢牢控制,设计制度是训练、调度、打仗由不同人负责,士兵不认识将领。
宋徽宗时期禁军人数很多,可惜由于害怕武将造反,作战等事宜由士大夫负责,体制不灵活,加上腐败,疏于管理与训练,军队战斗力不强,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军,无力抵抗,发生了靖康之变,实为遗憾。
林冲上落山后不久,晁盖代替王伦成为首领,再后来宋江到来,提出招安政策。经过一番准备,加之第二代首领晁盖中箭死去,朝廷也有接受招安之心,双方互相妥协,梁山招安得以成功。林冲也从草寇成为了良民与国家栋梁。
历史上,在北宋时期,招安制度是国家主要制度之一,宋朝是使用招安办法频率较高的朝代。由于治理不力,社会混乱,时有人起来造反。这些人虽然不足以推翻朝庭,但连年用兵,朝廷代价很大,于是招安成为选择。对起义军来说,不但可以获得不错待遇,可以保命,不再有风险,还可以做官,可谓一举两得。正是由于如此,造反者都希望招安,想做官不得者多想造反后招安做官,形成了一个奇特现象。
原著中,作者写宋江带领梁山招安,虽属虚构的小说故事,却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宋江等认为,鉴于以往经验借鉴,对朝廷与造反者双方来说,招安不失为一种选择。可惜,由于108将不再,集团军事实力减小,失去利用价值,加上“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高俅等人陷害,“蒙蔽圣聪”,皇帝猜忌,最后被毒死,叫人唏嘘不已。林冲,则幸免再次遭到陷害。
从这一点来看,水浒作为名著,对历史事实做了巧妙处理利用,这对文学创作的启迪是巨大的。经典,就是经典!
遇见凉州|原创 作者简介:窦开龙,甘肃古浪人,民族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北大访问学者,研究员。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4部,甘肃旅游规划评审专家。现居兰州,喜欢文学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