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祖宗十九代》,激发了我追祖寻宗的念头。和上了年纪的人喧,常听他们传说“问我故乡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上学那会,历史书上也有见闻,不过从来没有深究过。既然祖先们有这样背井离乡的传说我们就有必要追寻历史找找答案。
据史料记载,汉帝国开辟河西走廊以前,祁连山地区先后居住过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有:
西戎:周代人称自己“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戎是很多民族部落的统一称谓,西周到战国时期指氏羌系部落,汉朝以后指氐羌各部落。
羌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起源甘肃、青海交界处的黄河上游。后来迁徙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后又形成新的族群。
其中一支向东迁徙后演变成了炎帝族和黄帝族,一支向西南迁徙后演变成了吐蕃、苏毗及域外诸羌。
月氏:月氏(rouzhi)是匈奴崛起以前牧居在祁连山地区的民族,公元前二世纪时期被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向西迁徙后建立了大月氏王国。
关于月氏的来源,古文献资料记载称羌人,《后汉书·西羌传》: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和藏语接近,类似党项人的后裔木雅人说的木雅语。
匈奴:匈奴是来自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后裔是蒙古族。
历史的变迁中这些少数民族都有部分留居在了祁连山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后裔至今还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奇袭大败盘踞河西的匈奴。汉帝国开辟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个新行政区。
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汉武帝拟诏颁令开始实行大规模移民屯边政策,《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六年(109),迁移大量关东贫民到河西屯田戎边。
随着中原汉族的迁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农作物也带到了河西走廊。
公元前61年,汉帝国彪炳史册的大将军赵充国出征守卫河西走廊,这位来自天水的将军当时已经76岁高龄了。
他一直倡导屯垦戎边,三次上奏朝廷屯田的重要性和好处,致使移民屯垦戎边政策提升到了汉朝战略高度。由此可见汉朝移民的规模和数量的庞大。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开始了。这段时期,从中原移民到河西走廊军屯的官兵人数就高达18万人。百姓更是数10万之众。
在苍茫的戈壁滩上,迁移来的军民一边开垦土地种粮,一边修建房屋、驿站、城池驻守边疆。匆匆百年,河西走廊已是一片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农牧兴旺,商贸融通。
汉书《匈奴传》记载,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历经60多年的开拓和建设,河西已成当时西部的经济中心地带。也许我们的祖先这时候已经来到了武威,在这里扎下了根。
东汉至东晋时期,中原地区纷争频发,兵荒马乱,老百姓逃难来河西地区落脚,留住的难民应该也不少,史书有记载。
大唐盛世时期,河西走廊迎来了空前发展,武威这座国际大都市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融中心,丝绸之路交通畅达,西域人进来了,欧洲人也进来了。
全国各地商贾、文人墨客也纷纷前来旅居,富饶的武威郡老百姓日子过的安逸快乐,中原地区慕名而来居住的移民也不少。
历史上河西走廊第二次大移民是明朝,《见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明朝建立后,数年战争加上天灾,中原人粮剧减,为稳固明王朝,朱元璋决定效仿汉朝的移民屯田策。
50年时间,明朝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料的记载,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00多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
其中甘肃移民主要分布在:民乐、景泰、会宁、武威、古浪、靖远、平凉、庄浪地区。
移民中,有一部分移民是犯了王法被充军遣送到河西的。《明史~卷九十三》记载,"明初法严,县以千数,数传之后,以万计矣。"一个县因为犯了王法被充军的竟达上千人,几年下来共计万人,(可见株连九族的暴政有多残酷)。
乾隆时期《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也印证了此次移民:“元末兵荒马乱,居人逃散,和戎境虚。”
明洪武年间,宋国公冯胜平定,复设凉州。仿充国遗策于扒里扒沙(大靖),暖泉、哨马营(土门)等地且屯且耕,以托土地。说明从古浪到土门再到大靖的土地上进行了大规模屯田移居工程。
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源缘:,明洪武年间,山西人口稠密,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大县,人口多迁移自然是首当其冲。
据山西《洪洞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7次在大槐树旁边的广济寺集中境内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和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官员在大槐树下为移民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安排出发时间路线。
移民们拿着行李带着儿女站在大槐树下,要离开居住了数百年的家乡了,恋恋不舍故土,潸然泪下。这一走,这一辈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但是,要让儿女们永远记住家乡,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那里。于是就指着大槐树说:“你们以后若能回到家乡,找不到咱的家就先找这棵大槐树,问问乡亲们。”
“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就这样代代相传了下来。这样的情景在历朝历代的移民潮中无数次上演,无数次深藏于异乡人的心里。
清朝顺治年间,有史册记,“编凉州戎卒屯丁,免除军名,令种屯地”,可见历朝历代被充军发配来武威的也有不少。到乾隆年间,古浪人口已达6万多。
按历史记载,我们的祖先基本都是移民来的,来自陕西、山西等地都有。具体详细记述资料没有追-叙可寻。老人们传说的祖先来自陕西大柳树和山西大槐树的说法都有追溯的依据,部分上百年的家族族谱有记述,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追寻一下我们的祖宗十九代。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到武威,在这里安家落户,开荒置业,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为新家园的昌盛勤劳奉献着。数百年后他乡已是家乡,家乡已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