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匹从远古飞来的天马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享誉世界?

2019-07-30   遇见凉州

中华文化泱泱数千年,河西走廊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威又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古城,著名的“马踏飞燕”就出土在这里,武威这座西北小城也因此而名扬四海,如今,马踏飞燕已是武威的一张明信片。

1969年,全国人民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积极备战,挖地道,修工事。在武威,城北雷台村民们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到了一座古墓,公社大队听到消息后随即整理收集了这座墓里的文物。之后这批文物被拉到武威文庙保管,后又被运送到了省城兰州。

据考证墓主人是东汉时期一位将军,墓里出土的文物多达数百件,有金银器、青铜器、玉器、陶器。这些文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匹铜奔马,她小巧玲珑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工艺令每一位观者都惊叹!

这匹铜奔马三足腾空而起,昂首飞奔,威武雄壮,线条优美的身肌,飘逸挺直的长尾,尾头扎着像姑娘发髻一样的礼结,骏捷的姿态灵动洒脱,马的精气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惊愕的回望中,超越已是千里,完美的设计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

古代艺术家穿越时空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铸造工艺,把我们想象的天马行空的样子凝固在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上,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审美享受。

第一个让这匹铜奔马成为明星的人是郭沫若先生,1971年,郭沫若先生一次陪访中来到甘肃省博物馆,看到这匹东汉铜奔马时他震惊了,之后这匹铜奔马有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马踏飞燕。

1983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把铜奔马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形象标志。2002年,国家文物局又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自从这匹铜奔马成为国宝后,她的署名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为此,各路专家引经据典纷纷为铜奔马证名。

有些专家认为叫“马踏飞燕”合适,铜奔马蹄下踏着的是一只飞燕,因为在古代以飞燕比喻良马的诗文举不胜举,燕子又是天空中飞行速度最快最灵活的鸟。所以这个名字生动形象。

有些专家则认为马蹄下踏着的是龙雀,东汉张衡《东京赋》中清楚的记载“其西则平乐都场,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谲诡,灿烂炳焕。”

因此,铜奔马应该叫“天马龙雀”。龙雀是古代传说中凤凰的一种,飞行速度也非常快,而且龙雀还是风神,“天马龙雀”更能彰显马的神速。

还有专家认为应该叫“天马”,理由是汉武帝得西域宝马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歌《太一之歌》,后史称《天马歌》。“紫燕骝”说和“马踏飞燕”大意相近。

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天马龙雀”、“马超龙雀”,但是,“马踏飞燕”已经家喻户晓,官方依称东汉铜奔马。

我赞同叫“天马行空”,因为这匹威武雄壮的铜奔马即是优良战马的代表,还有传说中天马的想象,同时还是马祖神的化身,她不是某一匹马,而是一种象征。我们文化注重表意,“超”,“踏”不说让人更有想象空间。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马的多少,优良决定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主宰着战争的胜负。中原地的马矮小,速度慢,加上中原地区的气候比较温和,所以,中原马长途跋涉到北方高原作战常常不是草原马的对手。如何得到西北高质量的马,改良中原马的品种就成了历朝历代帝王们心中的大事。

同时马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兴衰的重要因素。那时的马就像现在的汽车、火车、高铁一样,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马自然就成了国家发展战略。

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环境,祁连山脉潺潺的雪水,丰茂的绿洲是天然培育良马的基地,这地方农牧共生,又是东西通道。因此,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中原王朝和西北少数民族争夺的“风水宝地”。

2140年前,骠骑将军霍去病帅骑兵从扁都口进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汉武帝在这里设郡屯田,养马建城,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武威成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成了世界贸易文化交汇中心。

汉武帝早就知道草原良马彪悍奔驰速度快,汉军骑兵能大败匈奴靠的科技优势,马鞍,马镫的配备大大提高了骑兵冲锋陷阵时的稳定性,加上精良兵器才出奇制胜的。

赶走匈奴后,汉武帝下诏设置河西军马场,并下诏让军队购买西域良马来改良中原战马。

自此,历经数百年的骑兵正式成为了军队主力,军马有了牧养制度。河西走廊开始为华夏王朝培育军马,一直到解放。

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有张掖的山丹军马场,嘉峪关外花海子湃带湖军马场,武威的黄羊川军马场。公元1736年,乾隆下诏在甘州(张掖)、凉州(武威)、肃州(嘉峪关)、西宁(西宁)各设马场一处。

史载汉武帝好马,匈奴大败后,归顺后的乌孙国王知道汉武帝喜欢马,特意送了几匹乌孙宝马给舅老爷,汉武帝如获至宝,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天马歌》。为了得到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汉武帝还派飞将军李广远征大宛国。

皇上爱马,文武大臣们自是积极向上看齐,养马涉猎,与天子共荣。武威擂台汉墓里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就是汉帝国马文化兴盛的有力证明。

还有一位爱马如宝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帝王中的思想家不仅第一次发出了倡议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处的声音:“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还慕来了名垂青史的“昭陵六骏”。

国人喜爱马亲如朋友,马也是我们的吉祥物之一,龙马精神的奋进,马到成功的效率,万马奔腾的豪迈,驷马难追的品格无不是我们文化的基因。

河西走廊牧养的战马为历朝历代的君王大展宏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无数英雄豪杰精忠报国圆了梦想。

几千年来,金戈铁马是战争年代留给武威这座古城的历史烙印,铜奔马见证了武威这座丝路古城曾经繁荣辉煌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向往统一的初心。她是古代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的精神象征。

真希望“天马行空”能回归故里,让武威再创辉煌!

文/遇见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