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虽然还是炎热,但是你的身体是否已经有了这些症状:
测一测
1、嘴唇干燥脱皮
2、声音沙哑、隐隐有咳嗽之感却没有痰
3、眼睛干涩,容易流眼泪
4、鼻子敏感,总感觉痒痒的
5、皮肤干燥,偶尔还会蜕皮
6、头发干燥,时不时还会有点炸毛
7、大便干燥或者便秘
8、惊厥
1到8,有没有哪点困扰你?如果有,那么就是燥邪对你下手了!
为什么到了秋季,人人都燥起来了?燥邪虽然不是即刻危及生命安全,但是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各种不适。我们该如何润燥呢,接下来堂主就跟大家聊一聊吧!
燥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一,以秋分为临界点,燥也分“温燥”和“凉燥”。
燥在秋季开始出没却并不会随着冬季的到来而消失,甚至在水汽凝结的寒冬,燥更甚。
温燥易伤津劫阴,患者身体有燥热感,容易出汗,口干口渴,喉咙干涩或者有疼痛感,干咳无痰、流鼻血等症状。
凉燥袭人,患者伴有身体发冷,头痛却不出汗,口干却不想喝水,咳嗽有痰却不多、鼻塞等不适症状。
燥邪伤人,还可能在湿热病、肺萎、血症、虚劳、消渴等多种病症中出现。
因此,燥邪初听事小,久拖不治伤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燥邪来袭身体干必当多喝水润燥,这是绝大多数人应对秋燥的直观策略。
但是这个策略却并非上上之策,以下这些人,怎么喝水都没办法对付燥邪,反而还会生水湿,更加得不偿失。
1、燥邪阻碍肺气正常输布津液的人群。
在中医看来,肺除了主管呼吸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体内水液津液宣发到人体各处的。
津液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滋润、濡养人体脏腑、组织、官窍,及化生血液、运输体内各种物质的功能,其生成不足、耗损太过和运行异常都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
因此,燥邪在肺,影响肺部宣发水液津液润泽全身,就算喝再多的水都没办法润燥。
2、脾脏运化功能弱的人群。
脾主运化,人体喝下去的水都需要依赖脾脏的运化。
如果脾脏运化无,那么“多喝水”就变成了一种脾脏的负担,最后变成湿气停留在人体内,这就是喝水抗秋燥却生湿气的原因。
但是这些人也不能一点水也不喝,而应该采用少量温水频饮的方式,既避免了增加脾胃的湿,又能保障呼吸系统的滋润。
总而言之,对抗秋燥不能只靠多喝水,而是让肺免受燥邪所伤,润肺是关键。
《内经》说了:“燥者濡之”,即除燥主要靠润。对付温燥要润肺生津,对付凉燥要补肾益肺。
1、擦润肤露、润唇膏
这是最直接的防止皮肤和唇部干燥的方法,此外在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用碱性大的沐浴露或者香皂,以免加大皮肤的干燥程度。
2、保护好脾胃之气
脾胃的重要不需赘述,只有保护好脾胃之气,人体摄入的润肺食物才能生化有力,变成人体需要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
3、穴位润燥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是强肺养生要穴,这个穴位具有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的作用,对于缓解秋燥引起的热咳、干咳效果最好。
搭配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有宣肺清热、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
搭配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中府穴(手太阴肺经的募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
4、饮食润肺
秋季可多吃果蔬防燥。
对付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
对付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百合老鸭汤
(图片仅供参考)
食材: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老鸭肉500克,陈皮5克,生姜两片。(2人份)
做法:
功效:清热健脾,滋阴润肺。这款汤适合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的人。
五汁饮
(图片仅供参考)
食材:大鸭梨1个,甘蔗1根,荸荠20个,大萝卜1个,鲜芦根60克。
做法: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等功效,适合发热口渴、咽干口燥等症。
芝麻甜杏茶
(图片仅供参考)
食材:黑芝麻250克,甜杏仁50克,白糖、蜂蜜各50克。
做法:
功效:润肺止咳,补益肝肾。适合凉燥患者。
沙参玉竹老鸭汤
(图片仅供参考)
食材:老鸭半只,玉竹30g,沙参30g,生姜3片,盐适量。(2人份)
做法:
功效:滋阴清肺、养胃生津。适合温燥患者。
固生堂名医
陈新开
副主任医师
简介
现任无锡市康复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致力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等各种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擅长
各类脾胃疾病。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胃炎、疡病、肠应激综合症、胆囊炎、胆结石、肝肾囊肿、血管瘤、乙、丙性肝炎、高血压、高血脂、脑萎缩、脑梗、糖尿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各种肿瘤及妇科疾病。
出诊时间
周三/六全天 固生堂无锡崇安寺分院
周日全天 固生堂无锡南禅寺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