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逗宝宝的“禁忌”,真的不能做吗?答案或许跟你想的不一样

2019-08-15   叮麻育儿

前阵子,丽丽家的宝宝满百天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朋友看到白白胖胖的宝宝特别喜欢,就随手捏了捏宝宝的小脸。这时旁边的奶奶不开心了,直接说了句:“不要随便捏宝宝的脸,不然宝宝会流口水的。”朋友讪讪的把手放下,丽丽也特别的尴尬。

在逗宝宝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禁忌”,比如不能捏宝宝的小脸,不能盖住宝宝的眼睛,不能摸宝宝的前囟门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禁忌”都是正确、科学的,只有适度,不但可以逗,还有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呢。

第1个禁忌:宝宝的小脸不能随便捏,否则宝宝以后会经常流口水

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唾液分泌的不太多,在这个阶段,即使捏宝宝的小脸,宝宝也很少流口水;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唾液腺的分泌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宝宝6个月以后,不仅唾液腺分泌旺盛,还会陆陆续续的出牙,出牙的时候,神经受到刺激,会促进唾液的分泌增加,而宝宝的口腔底比较浅,吞咽功能也不完善,所以这个时候宝宝的口水明显增多,即使不捏宝宝的小脸,也会口水不断的。可以说,宝宝流口水,跟捏他的小脸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宝宝的小脸可以随便捏,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皮肤还特别娇嫩,尤其是小脸的皮肤薄嫩,抵抗力相对比较差,如果过多或者用力捏,会造成宝宝的皮肤损伤、感染,对宝宝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说,家长们可以抚摸、揉捏宝宝的小脸,但是要适度,力气别太大,动作轻柔一些,也不要太频繁。

第二个禁忌:不要遮住宝宝的眼睛逗他玩,会影响宝宝的眼睛发育

眼睛是人类最早生长发育的器官之一,宝宝在宫内的时候已经有了视力,不过发育的还不太成熟,等出生以后,还需要继续的发育才行。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虽然能够看到光亮,但是他们只能看到近距离的东西,而且很模糊。随着月龄的增加,视力会越来越好,不过由于视神经以及眼周肌肉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宝宝会出现暂时的斜视表现,比如我家叮咚,在3个月的时候就有些斜视,当时我妈非说是是我经常遮着叮咚的眼睛,跟他玩躲猫猫导致的。其实这是不正确,也不科学的,正常的玩耍并不会影响宝宝的眼睛发育。

其实,视觉是宝宝最重要的感觉能力,宝宝大脑接收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85%左右是通过视觉获取的,比如对物品的认识,形状,对亲人的认知,都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也就是说家长可以通过这种视觉反射,来帮助宝宝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训练,让宝宝更聪明。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躲猫猫的游戏!

躲猫猫的游戏很简单,方式也有很多,可以用手绢在遮盖宝宝的眼睛。具体方式:宝宝醒着的时候,用手帕遮住宝宝的眼睛,然后再把手帕拿开。刚遮盖的时候,宝宝会因为看不到周围的事物感到不适,可能会有点害怕,不要担心,及时把手绢拿开就好,等拿开以后,宝宝突然眼前一亮,看到熟悉的人,会特别的兴奋。如此反复练习,神经系统不断发展,宝宝会逐渐学会把遮住视线的手绢从脸上拿开,有利于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促进宝宝的健康发育。所以说遮住宝宝眼睛会影响宝宝眼睛发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但是,在遮盖宝宝眼睛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宝宝呼吸通畅,而且不能只遮盖一只眼睛,如果只遮盖一只眼睛,眼部肌肉不协调很可能会造成视觉偏差,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同时也不能长时间遮盖宝宝的眼睛,时间太久会让宝宝害怕,没有安全感。

第三个禁忌:不许碰宝宝的前囟门,碰了会使宝宝变成哑巴,或伤到大脑

宝宝的囟门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这里主要说的是前囟门。前囟门是额骨和顶骨交界形成的菱形间隙,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前囟门大约只有1.5-2厘米大小。不过随着月龄增加,宝宝的头围增大,前囟门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加,等到6个月左右,前囟门开始慢慢骨化,然后逐渐变小闭合,等到了1-1.5岁的时候,前囟门完全闭合,不过这个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早一些有的稍微晚一些。

为什么说碰了前囟门会让宝宝变哑巴或者伤到大脑呢?主要还是前囟门处特别的柔软,下面就是脑组织,看起来特别脆弱,所以家长们担心碰到前囟门会伤到大脑,平时都特别谨慎,有些甚至连头都不敢给宝宝洗,前囟门处堆积了很多的头皮垢。

事实上,宝宝前囟门处的皮下组织与脑膜组织,能够对大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正常触碰并不会伤到宝宝大脑,而且有时候,触碰前囟门是必须的。比如宝宝生病的时候,医生会通过抚摸宝宝的前囟门来检查囟门张力,了解宝宝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之类的。

另外,经常抚摸前囟门处还能起到一个安抚作用,以及增进亲子感情。在宝宝哭闹或者害怕的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宝宝的额头,他们会感觉特别安全,舒心,能够感觉到妈妈的爱,变得不那么害怕,慢慢的就安静了下来。

但是,前囟门处还是比较脆弱的,一定要注意不能大力按压,或者磕碰到,如果压力太大,还是很容易受伤的。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平时给宝宝洗头,或者是抚摸前囟门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一些。

第四步,不要咯吱宝宝

正常情况下,用轻柔的方式咯吱小宝宝是可以的,既可以让宝宝和家长心情愉快,又能够促进宝宝与家长间的亲子关系,对宝宝的性格发育有很好的帮助。

但是,咯吱宝宝时一定要适度,婴幼儿时期的宝宝骨骼非常脆弱,如果用力咯吱宝宝,很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骨骼,不利于宝宝健康发育。另外,宝宝的吞咽功能比大人的差很多,他们的唾液腺分泌又相对旺盛,如果大力或者频繁的咯吱宝宝,很可能会引起宝宝咳呛窒息,发生危险。

注意:在宝宝吃饭吃奶的时候,千万不要逗宝宝;刚吃完饭或者喝奶喝水后,也别着急咯吱宝宝,过一段时间,消化的差不多了再玩。

第五:不能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小宝宝的鼻腔比大人的要短,没有鼻毛,后鼻道也比较狭窄,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如果经常捏宝宝的鼻子,不仅会影响呼吸,损伤鼻粘膜和血管,还会导致炎性反应,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犯;而且小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粗,短,直,呈水平位,如果宝宝有鼻腔感染的话,捏鼻子还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除此之外,捏鼻子还会让宝宝呼吸不畅,或者出现疼痛的感觉,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影响宝宝的情绪,所以在跟宝宝玩耍时,千万不要用力捏宝宝的鼻子。

注意:有些老人说捏宝宝的鼻子会让鼻子变得特别挺,也是不科学的,可以说弊大于利,千万不要随心所欲的捏宝宝的鼻子。

最后,这五个禁忌,除了最后一个外,其它都不是特别科学的,家长们在陪宝宝玩的时候注意适度,不要太用力太过量就可以了;至于最后一个捏鼻子,还是别捏了吧,即使是宝宝流鼻涕擦拭的时候,也要可能的温柔一些。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