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提起岳飞大家会瞬间想到什么?是奸佞之臣秦桧还是那首赫赫有名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抒发家国情怀,表明驱除鞑虏、保家卫国决心的《满江红》,已经在2018年从中学语文课本里删除了。为什么要删这么一篇忠君报国、荡气回肠的名作呢?请听笔者慢慢说起。
岳飞生平介绍
岳飞生于南宋时期,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小时候岳飞家里很穷,他的母亲就用树枝当笔、沙土做纸,教岳飞写字、作画,岳飞聪明好学,很快就习得一身知识,再加上他酷爱习武且一直拜师学艺,成年时已经习得了一身的本领,成为文武双全的英才。
岳飞20岁时正值金兵侵犯中原,到处杀人放火、祸害百姓。那时岳飞正是血气方刚、年富力强的年龄,再加上他成就了一身本领,因此坚决要上阵杀敌,为国家报仇雪恨!岳母知道自己儿子的心思,并没有放任自己的私心将他护在膝下,而是在他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来勉励他奔赴疆场、为国杀敌!
就这样,精忠报国四个字留在他背上一生,也深深地刻在他心里一生。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期望,在抗金一线的战场上叱咤风云、锐不可当,并被宋高宗提拔为将军,此时的他依然不骄不躁,对于宋高宗给的赏赐分毫不取,一心为百姓平战乱。
郾城之战后,壮志未酬
有一次金军在郾城跟宋军对战,由于宋军人马大大少于金军,所以岳飞运用精湛的兵法进攻金军,使金军方寸大乱,两军一直战斗到天黑才分出胜负。岳军的精锐部队以少胜多,大败敌军的精锐部队。
岳军乘胜追击,把这些金兵追击到离汴京仅仅几十里远的朱仙镇,此时有很大机会收复汴京,于是岳飞向宋高宗上书请求宋军全面进攻,收回失地。
这边端坐高堂的宋高宗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如果收复失地、光复中原,他的哥哥宋钦宗必然会被放回,他的皇位就很难保全了。于是昏庸的宋高宗连下十二条命令,逼迫岳飞打道回府。君让臣回,臣不得不回,回去的路上岳飞泪洒满地,默默写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首后来流传千古的词。
《满江红》表达志向惹争议
这首词上阕描述自己对未能收复失地的痛惜,对光复中原的信心,下阕抒发自己对敌人的痛恨、对国家的忠心。总体来看它展现了一位民族英雄的伟大志向,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不啻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虽然岳飞将军的《满江红》写得大气磅礴,激荡人心,可总有闲人喜欢挑骨头,一些专家认为下阕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两句过于血腥暴力,不适合让正在发育心智的青少年学习。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岳飞抗金的地方现在属于中国的辖区,如果大肆宣扬岳飞的事迹可能会影响民族团结。
笔者看到这些论调突然想起奸佞之臣秦桧,当初秦桧害死岳飞时不是也用了这样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吗?真的很可笑,将从前的事放到当下的文化背景中去解释,这和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替换作品的由来
不管怎样,岳飞版的《满江红》已经被删除,我们只好向前看。另一篇被语文教科书替换上去的同名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1903年的8月所作,那时八国联军侵华不久,民族陷入很深的危机,再加上清政府腐败无能,使得国家政权摇摇欲坠。秋瑾作为一个开明的大家闺秀,实在不愿像她丈夫一样得过且过,终于,两个人爆发了严重冲突,秋瑾在中秋节离家出走,居住到北京城门外的一间客栈,在此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经典词作。
1904年,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封建的家庭,独自一人去日本留学。在这里她结识不少名人志士,还得到了孙中山的器重。后来她被指派回国参加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暴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失败了,然后被清政府关押、杀害,死的时候年仅32岁!
回顾秋瑾的一生,由封建家庭的大家闺秀,到为女权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她时时都没忘记救国救民的英雄使命,她自称“鉴湖女侠”在报纸上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拯救了很多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平凡女子,她的英勇就义也惊醒了很多安于天命的妇女,称她为民族英雄毫不为过!
替换作品有无道理
作为新时代的自由人,笔者认为两个民族英雄都值得被写进书中,即使把岳飞版《满江红》从教科书删除掉,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赞颂宣扬。
比如笔者写的这篇文章!两个人的事迹各有不同,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做的牺牲,而教科书将民族英雄的定义狭隘化,实际上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所以啊,万事万物都不该被形式所束缚。岳飞的《满江红》不该被当今的社会形态拘束,学生的思想不该被教科书的主旋律拘束……这是个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权利都应该被保护,每个人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束缚了,请不要向外寻求原因,听一听自己的心声,它会告诉你正确答案。
这个世界形形色色,总有你没走过的路,总有你未看过的书,总有你未知的道理和感悟,所以很多事情不必追根到底,穷究一个答案。比如《满江红》该放哪个版本更好,其实没有道理这一说,它删除和替换的只是一张薄纸,你心中的感动与文字从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