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效课堂,我想没有老师不会陌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是嗤之以鼻,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纯粹是浪费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无法完成良好的教学任务。不可否认,在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眼里,读书学习只不过是为了考上名校,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只要读书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即可,因此刷题、拼命学等题海战术方式成为了很多人唯一的学习方式。
一场意外的疫情让全国所有师生开启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即网络授课。随着“网课”的不断推行和深入,我们发现产生了很多学习问题,如师生之间的互动趋向于零,造成老师无法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无法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出现作业完成不及时、迟交、不交等不良学习情况,甚至有的学生通过作弊的方式完成作业;学生遇见不懂的问题,不能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造成问题积累越来越多等。
这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不会是最重要的学习问题,恰恰在“网课”时代,它们成为了很多师生最头疼的事情。很多老师私下说起网课,提到最多就是“忙到没时间”,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如授课和批改作业等),加上各种打卡,已经是到深夜,根本拿不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此时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教学任务。
学生也是一样,忙于穿梭在不同学科的“网课”之间,无法及时进行回顾总结,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定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情况怎么可能高效完成作业呢?
同时,很多学生遇到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和良好的解决,问题加问题,只会让自身的学习陷入困境。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利用“网课”逃避老师的敦促和各种学校规章制度,让自己的学习陷入懒散的状态。
读书学习离不开解题做题,这没有错,而且是必经之路,一个人不做题是很难掌握好相应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一点多做题并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为解题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巩固已学的知识内容,查漏补缺,提炼解题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答案。
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解题,讲解知识定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一旦进入网络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完全隔离出来,学生缺乏了引导,很多隐藏问题就凸显出来,同时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自律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占据了学习优势。
古人早早就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计,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抓鱼的方法。
高效课堂对现代教学提出一点: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内容的搬运工,更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学会”转变成“会学”,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人格品质等。因此,我们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出现都是基于这一教育现实,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等。
从这场“网课”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学生的迷茫和无助,实质上就是学习能力欠缺的体现。回归课堂,我们应改变课堂上一味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对待“高效课堂”,不必过于解读,也更没必要过分去吹捧,因为任何教育教学模式是否有效,除了教学成绩,一定要能做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问难、探究求解,充分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锻炼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真真切切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地方,它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学科教学体现着素质教育有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就像这次“网课”里学生学习的能力表现,就是课堂效果的最好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