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火药发明到火箭升空,从鸿雁传书到信息通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史。上至国防建设,下到衣食住行,科技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科技的创新突破则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研究。
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似乎都是男性,女性科学家数量本来就少,我国的女性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屠呦呦是一位,颜宁也是一位。
说到颜宁你或许不太熟悉,但提及她的成就却是非同一般。
颜宁出生于山东章丘,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科系学习,并于2000年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她奔赴美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师从施一公学习分子生物学,并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之后的2年时间,颜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施一公何许人也?那是科学大牛、学术泰斗。强将手下无弱兵,作为施一公的得意门生,颜宁自然也是学识过人。在老师施一公的推荐下,2007年,颜宁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时她才30岁,是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30岁的教授和博导,何等的惊才绝艳!
自2007年回国组建实验室以来,颜宁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研究,主要方向是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她率领团队首次解析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此人体细胞摄入葡萄糖这一基本过程具备了分子基础。
颜宁的研究成果有多主要?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葡萄糖转运蛋白就是细胞的“吃饭工具”,民以食为天,其重要程度无需赘述。不仅如此,她还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截止2018年,颜宁独立领导实验室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59篇,其中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
似乎颜宁的人生轨迹都在大家的预想之中:天才科学家学成归国、任教母校,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这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世事总与人愿违。
2017年,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同年5月起,担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颜宁离开清华出任美国普林斯顿,这一消息一时间引爆了网络,有人猜测她是负气出走,有说是中科院院士落选了,有说是国家基金项目被拒,总之网友们是议论纷纷。对此颜宁本人并未做出解释和回应。
杨振宁先生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过,不过他早已回国,现在在清华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而颜宁在普林斯顿的老师施一公教授也于2008年回国担任清华教授。所以,人们对颜宁的行为感到疑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后来,有人采访了杨振宁先生对此事的看法。他这样回答:
我不认识颜宁,我只是听说她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普林斯顿大学请她去做讲座教授这件事,当然就代表了她确实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过,她在大家看好中国发展前途的时候,突然跳槽到普林斯顿,这里面一定有很复杂的原因。不过我想这件事是很奇怪的,不过我希望网上不要乱讲,在那乱讲闲话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
从杨振宁先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剥离出他的看法:
首先,杨振宁先生对颜宁的研究工作持肯定态度,这说明颜宁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次,杨振宁先生对颜宁出走也感到奇怪,且不知晓原因,感到奇怪说明先生应该是希望颜宁留在国内的。
颜宁的出走令人感到惋惜,她本人至今尚公开表示离开清华的原因,但她却表态会凭借对清华的热爱和熟悉,努力促进普林斯顿等国外一流学府与清华的交流合作。
有人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数见不鲜;也有人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身为中国人就应当报效祖国。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理智讨论此事,不应该攻击个人,颜宁去留自由我们应当尊重。
那么,大家对此事是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