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高考出分、填志愿,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境遇,考得好的,皆大欢喜,“喜大普奔”;考得不尽如人意的,要么在自己的分数段尽力填一个好学校,要么背上行囊走上复读之路。最近几日,不少同学都收到了来自心仪大学的录取佳音,而一位来自广东省雷州市的曹姓考生,“如愿”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通知书。
家里的宝贝儿子有了大出息,曹家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决定拿出几万块钱摆几桌酒菜,叫上全村的人一起给这个优秀的孩子庆祝庆祝,就在村里拉上了横幅、放响了鞭炮,大家准备举杯庆贺这个孩子前途光明的时候,有人发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竟然有错别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们马上就电话联系教育局,打算“要个说法”,没想到一出闹剧就此展开。
原来,这个男生高考并没有像他对他的父亲说的那样有“700多分”,其实在查分那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高考总分只有235分,与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这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自然也是这个孩子自作聪明伪造出来的,在知道真相后,家长气得差点背过气去,直接送入医院。
此事被传播到网络上后引起了一阵舆论风波。因为,伪造录取通知书这件事,真是很少见,对于这个孩子的父母而言,大喜大悲,人生起落,大概也就是这番滋味。不仅如此,这一大家子人更是因为这个孩子的做法,成为了全村人的笑柄,让家里人颜面扫地。
对于这件事情,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虽然是农村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许不算很高,但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成绩应该多少有点数的,与老师的交流、平时期末和小考、模拟考的成绩应该都能反映出孩子的水平,怎么会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孩子,一下子就“发挥超常”,增加了几百分、成为了一个被清华大学所录取的大才子呢?这件事从侧面也许可以反映出,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监管力度不够,也许高考超常发挥比平时多个几十分尚且有可能,一下子从全省34万多名跃到全省前几名、700多分,这样的“火箭式跳跃”未免也太过头了,难道就没有人察觉出一点不对吗?
其次,这个孩子,也许本意是想做一个恶作剧,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个恶作剧终有一天会被人们揭下面纱,开玩笑适可而止就差不多了,哄哄父母和家里人一时的开心也无可厚非。但是当父母拿出多年的血汗钱积蓄摆酒桌、放鞭炮、拉横幅庆贺的时候,还不说出真相,这就有些过分了。最后的难堪局面、家人被气进医院、颜面扫地,还不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吗?如果没有弄出这一出闹剧,也许自己还能好好地读专科或者找一份工作,这下子可好了,成为“大名人”了!
最后,这件事情也反映出当代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内心之渴切,常识谁都懂,但是因为孩子有出息了,相信自己的孩子,所以一时之间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要想让孩子脱离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唯一的办法也许就是通过高考,这是最公平最公正的方法,一朝高考得利,走出家门,考上大学,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尤其是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那是多少个孩子里才出得了一个的尖子生才能进入的天之学府。当被喜悦冲昏了脑袋的时候,谁还会去深想这个消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为家长,孩子有出息了,以后有出头之日了,这是比什么都令人值得高兴的,因此,这样的谎言很可能就被家长所“忽视”了,进而演出了这么一场荒唐的闹剧。
其实,伪造大学通知书这样的事情是很可笑的,因为不可能瞒得住,与其让家里人经历一场“人生浮沉”,乐极生悲,还不如老老实实好好学习,考出自己应有的成绩,选择自己适合的人生路,脚踏实地,最起码不会成为笑柄。
对于235分考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一事你怎么看待?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