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常被用来当早点的麻球,有着悠久的历史

2019-10-16     红河资讯圈



不知什么时候起,昆明的早点又多了一个品种——麻球。有的叫麻圆,有的叫麻团,还有叫麻铊的。但是,还是叫麻球的居多,它,也的确像球,有斯诺克弹子球那么大,圆圆的,糯米粉搓成球状,油炸后呈金黄色,浑身沾满白芝麻,麻球也和真的球一样,是空心的。

因为它是油炸的,所以,常常和油条一起卖。炸油条的师傅兼做麻球。众所周知,油条和稀豆粉是绝配,如今,也有把稀豆粉和麻球搭配当早点的。糯米粉做的麻球更耐饿,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图自作者在彩龙社区的发布

麻球怎么做成空心的?一直是消费者心头的一个谜。有的说是油炸前掺了一点泡打粉,也有的说的更复杂些,要先蒸点熟糯米粉,怎么怎么掺和的。

到早点摊观察,却不是这样,只见做麻球的师傅在放入油锅之前,是把糯米团使劲地糅合、拍打、挤压,使糯米团充分反弹、膨胀,然后再放入油锅里油炸,一会儿的功夫,小小的糯米团子就变成弹子球那么大,捞起来在盛满白芝麻盆里摇动,使其沾满芝麻,就是一个麻球,可以吃了。

麻球是空心的,球壁只有2-3毫米厚,所以,别看它有斯诺克球那么大,咬开以后里面空空如也,全是空气,还有的麻球,是在内壁拓一点点豆沙,以增加麻球的甜味。这种麻球,只有在宴会上才能吃到。


有一次笔者参加一个宴会,上来的甜点就是麻球。不过这个麻球做的真有水平:外观圆润,芝麻满挂,油炸得棕黄而不焦黑,吃口香脆。更奇妙的是,在2-3毫米厚的球壁里,夹杂着丝丝豆沙!这是怎么夹进去的?直到现在,笔者都无法参悟得透。


麻球昆明过去没有,只有油炸糯米粑粑,还有糯米团,也是油炸的,但炸好后并不裹芝麻,不能算麻球。但在江南、两广麻球却非常普遍。文人食麻球,难免要吟咏一番。清朝的中后期,江南有位诗人叫余心眉,给麻球写下一首诗:

安得规模如此大,

不堪心腹全是空。

四面圆光皆客气,

一番投赠半虚花。

这哪里是在吟咏麻球,简直是一首寓言诗。吃麻球,可以“四面圆光”、“心腹全空”。做人,像麻球这样,就不行了。

这首诗,见于那本有名的清人笔记:《两般秋雨庵随笔》,只不过,在这本书里,麻球被称为“煎堆”,作者梁绍壬解释道:“煎堆又名麻蛋”。看来,麻球的历史,还是悠久的。

来源 :昆明信息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公众号“红河资讯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qm6220BMH2_cNUgt7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