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今年5月在纽约逝世,享寿102岁;他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与其妻子卢爱玲
10月23日,贝聿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上东城的故居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上市待售,由佳士得国际房地产公司(Christie's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处理该房产相关出售事宜。
这次出售的是贝聿铭与其妻子卢爱玲位于Sutton广场11号的联排别墅,始建于1899年,贝聿铭夫妇于1973年从名为Laura Delano的先生手中以21.5万美元购得。
其内部结构和室内设计都由贝聿铭亲自设计,具有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房屋户型图
从户型图上看,小楼面积并不大。建筑主朝向是东南,入口在西北侧。平面成长条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酒窖,中间设有一部弧形楼梯贯通上下,同时设有一部垂直电梯。平面布局经济实用。
别墅包括了四个卧室,三间浴室,书房,餐厅,花园及地下温控酒窖等,并带有私人电梯。总面积3848平方呎,约合427平方米。在美国也算是纯正的豪宅了。
1970年左右,贝聿铭夫妇在纽约的家中。摄影 Dennis Brack / Black Star
而且房子地理位置绝佳,所处的Sutton广场以“小伦敦”而闻名。也是最为名流云集的小区之一,玛丽莲•梦露、阿瑟•米勒等都曾居住于此区,如今联合国秘书长官邸就在几步之遥。
大型白色旋转阶梯与天井形成优美的画面,十分优雅而气派,这是贝老最擅长的设计手法。
几何天窗将自然光线优雅切割并洒落,富有张力的楼梯线条色彩分明
从内部装修看,贝聿铭的设计还是十分简朴低调。但是贝聿铭夫妇常常在这间可以看到公园的客厅中,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艺术家朋友,受邀者包括艺术家,建筑师,甚至美国国务卿。
贝聿铭为房子安装了落地窗,引入光线,并能享受绝佳的视野
客厅区域布置传统,拥有着完善的会客功能。白色墙面搭配深色家具,整体十分沉稳。而一条米白色的几何地毯和室外的绿意,勾勒出明亮舒适的氛围。
绿色的短绒地毯,与屋外绿荫交汇,带来清新自然的气息
贝聿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书房,据说很多时间他都在那里为新建筑起草设计。在工作时经常听巴赫或贝多芬的音乐。
贝聿铭从小就嗜书如命,到了中年,他阅读的涉猎更加广泛。这一点从他书房里整墙的书柜就可以看出来。
明亮的餐厅好似艺术博物馆,设有放置了艺术品的几何立柱,白色大理石地板的斑驳纹路更是为这个白色空间增添了几分深邃的雅韵。
搭配餐桌的是经典的Ton椅,餐厅一侧的推拉门直通花园
其实,贝聿铭的家中各处曾摆满了大量收藏的艺术品,比如赵无极、Jean Dubuffet、Willem de Kooning、Franz Kline等等知名艺术家的雕塑和画作。
赵无极(1920-2013)《27.3.70》,1970年作。
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棕与白》,约1947年作
在贝聿铭过世后,大部分收藏艺术品和房产分开处理,所以我们此刻看到照片中的艺术品相对较少。(不过房地产和收藏品两者皆由佳士得公司负责相关出售事宜)
餐厅另一侧是厨房,黑白几何瓷砖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清晰地划分出这一区域。
卧室的壁炉由木头和大理石构成,样式相对其他的皂石壁炉更显复古
明亮舒适的主卧在三楼,这里同样拥有大面积的落地窗可以欣赏美景。床头处采用嵌入式壁柜设计,方便收纳,保持整洁,也让整个空间更显得宽阔。
从着手设计该居所时,贝聿铭便主张在房子背面都安装落地窗。
这不仅仅使得室内明亮通透,也让内部居住的人可以自在饱览周围绿荫环绕的景观,眺望东河、皇后区大桥,甚至不远处的罗斯福岛。
皇后区大桥(Queensborough Bridge)是跨越纽约东河的一座重要的悬臂桥
初步估算,这次拍卖的总价值在2亿3000万人民币以上,其中住宅800万美元,59件艺术品25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房子从1973年的21.5万美元,到现在价格几乎翻了40倍!
再次回首
贝聿铭经典建筑之美
卢浮宫,法国巴黎 / 1989
中国银行大厦,中国香港 / 1990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 2006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 / 2008
美秀博物馆,日本京都 / 1997
肯尼迪图书馆,美国 / 1979
卢斯纪念教堂,台湾 / 1963
国家美术馆东楼 美国 / 1978
- END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