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反家暴工作报告:涉家暴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2023-08-29   民生周刊

原标题:国务院反家暴工作报告:涉家暴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国务院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

8月28日提请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报告指出,

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7年来,

涉家庭暴力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

数量不断下降,

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

在婚姻生活中女性

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8.6%,

比201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

民小生注意到,

近些年,

公众越来越关注家暴事件,

这是为什么?

来看看这组数据

全国妇联于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调查显示,家暴原因中,有30%是因为家庭琐事。家暴案件中有57%是夫妻和同居伴侣之间的暴力。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隐藏的,没有公之于众的隐性家暴并不为人所知。家庭暴力的后果和严重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7年来,

中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成效显著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标志着中国依法推进反家庭暴力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报告表示,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强化干预处置措施方面,一是实行强制报告,解决未成年人遭家庭暴力“发现难”问题;二是及时出警告诫,预防家庭暴力行为激化升级;三是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防止暴力侵害;四是行使检察职能,依法办理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

报告称,7年来,中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成效显著,反家庭暴力工作实现了新发展,社会公众反家庭暴力意识逐步提高,家庭暴力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司法机关干预处置家庭暴力更加及时,涉家庭暴力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下降。

报告指出,2021年,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8.6%,比201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家庭暴力工作取得的成效。

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仍有差距

针对反家庭暴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表示,强制报告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强化。儿童以及精神、智力残疾妇女等弱势群体遭受家庭暴力发现难报告难,依然是制约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瓶颈,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仍有差距。

报告称,干预制度利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与中国婚姻家庭民事案件数量相比,目前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申请数量占比较小,部分家庭暴力受害人选择通过公权力救济意愿不高,不懂申请、不敢申请;有的地方对人身安全保护令有认识偏差,发放较为谨慎。

报告特别指出,从宣传内容看,宣传法律文本多,而对于“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棍棒底下出孝子”“男尊女卑”等认识误区辨析不够有力,对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防范家庭暴力升级的作用宣传不到位。

针对下一步工作考虑,报告表示,将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完善告诫处置制度、强化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庇护机构作用、加强对家庭暴力加害人的教育矫治,进一步强化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治理等。

家庭暴力并不是家事,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面对家暴,不妥协、不沉默,

请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